磐、李术等大战,在疲惫之下,众人6续酣睡。
孙策和衣而卧、辗转反侧。
其人思及因黄祖而无辜惨死的百姓,又念及黄祖这近两月以来的种种倒行逆施之举,终于忍不住提起长枪、出营策马驰骋,以宣泄自己胸中那股愤懑不平之气。
此时已是亥时6刻,亦即晚上十点半。
夜空浓云密布,星月黯淡无光。
夜枭那凄厉的叫声,夹杂着乌鸦“嘎嘎”的悲鸣,交织回荡在山野4周。
孙策纵马狂奔1阵后,胸中愤懑难平之意已舒缓许多,其人放慢马速,沿着1条小道复又前行1段距离后,方才缓缓勒住战马。
孙策正待调转马头返还营地时…
突然…
小路4周闪出数十道人影。
【作者题外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曹老板怪异的城防安排,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之所以看上去不合情理,有背后必然的理由。
理由就是,曹老板借机试探外姓将领的忠诚,同时消耗其私兵部曲。
曹老板以此为“强干弱枝”之术。
先说“勿与战”的薛悌。
薛悌是合肥之战中唯11个没有具体任务的人物,且明确规定禁止其出战。
表面看是对其能力的轻视,实际考虑到“7千对十万”的悬殊对比,实际是对薛悌的保护。
薛悌是兖州东郡人,也是张邈之乱时少数“未变节的兖州豪强”之1。
类似者还有程昱、枣袛等人。
注意:张邈、吕布之乱,陈宫1夫作难,兖州百城皆叛。
地方豪强几乎全部变节。
这群“经历过考验”的兖州人,获得了与谯沛同乡类似的地位,很受曹操信任,出作监军,入为卿相。
兖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3城,以待太祖。--《魏书十4程昱传》
薛悌无传,从散碎的吉光片羽中,能看到其历官魏郡太守(郡治邺都),曹魏青龙年间(233-237)又入朝为尚书。
可见,薛悌这个兖州心腹,是曹操刻意保护的对象。
故“护军勿与战”的幕后实质,也就1目了然。
再说出战的张辽与李典。
张辽、李典平素不睦,人所共知。
而李典擅守不善攻,也被曹老板所熟悉。
此时兵弱敌强,将帅不睦,曹操刻意如此,本意是要试探2位外姓将领的忠诚,同时借机削弱其私兵部曲。
张辽是并州雁门人,李典是兖州山阳人。麾下皆典私兵。
辽本丁原部曲,先后“以兵属”董卓、吕布。可知其麾下建制大体未受损耗。而在徐州领“鲁国相”时期,也未见其与曹老板交兵记载。
可知张辽割据自保,最终凭部曲(将其众)出降,获封偏将军。
注意:曹魏“因兵授官”,得居中郎将、将军者,麾下皆拥重兵。
还,(何)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魏书十7张辽传》
李典是山阳豪族,继承伯父李乾和从兄李整的势力,门客宗族1万3千馀口,私兵3千余人。
凭此倚仗,李典年仅十5便得中郎将之位,部曲之众可见1斑。
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
典宗族部曲3千馀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遂徙部曲宗族万3千馀口居邺。--《魏书十8李典传》
卫戍合肥的7千甲兵,可推测大部分应来自张辽、李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