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有劳张夫人。”
赵大娘干脆利索地取出信纸念了起来。
待赵大娘念到“旻弟,为兄便将大乔、阿绍、3名女儿托付于你,你务必纳大乔为妾、且好生抚养为兄子女长大成人”之时,院内再次哗然1片。
超级奶爸赵旻,原本正安抚哇哇大哭的小毛孩儿孙绍,闻言登时愕然。
苟哥下意识地看向如雨后海棠1般的大乔,正巧迎上佳人那凄楚又无助的目光。
苟哥不着痕迹地将自己的视线,转到自己正抱着的孙绍身上。
苟哥轻轻摸了摸孙绍的头,语气坚定道。
“甚善!阿绍,今后你便与桥氏跟随姑父如何?”
孙绍哭着问赵旻。
“大人,阿父今后尚可归来否?孩儿甚想念阿父!”
赵旻含笑颔首。
“阿绍放心,十年之后令尊1定归来,届时阿绍定要做1名顶天立地好男儿!让令尊对你刮目相看!”
【作者题外话】:这1章,咱们说1说孙权。
魏蜀吴3主中,孙氏出身最为寒微。
富春孙氏的“瓜农出身”、见诸多方材料。
自陈寿的“孤微发迹”到南朝的“种瓜自给”,流传2百余年。
这为其称帝之路,造成了严重阻碍。
安重荣有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此话无疑是破晓真谛。
陈涉、汉高、明祖、李闯之徒,无不是“崛起布衣,雄霸当时”的枭人。
虽说“尘埃中未可识天子”,但汉末3国“自有国情”。
彼时门阀当道,笃信天命;
因此“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孙氏孤微发迹,固然可以附会成“斩蛇平天下”的“布衣将相”故事。
但也需要参考同时代的其他僭越者。
魏国奠基人是曹操,太尉曹嵩之子,中常侍曹腾之孙。
其家3世2千石、家资巨亿。
且曹操以“清途”出仕(议郎),亦历位2千石(东郡太守、济南国相),在3国君主中,最高。
曹嵩时赂中官及输西园钱1亿万,故位至太尉。--华峤《后汉书》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久之,徵还为东郡太守。--《魏书1武帝纪》
蜀国奠基人是刘备,景帝玄孙、贵胄之后。刘备是个“出于宗室、而生于贫贱”的矛盾体。少年时落魄到织席贩履,但也借“宗族资助”而游学洛阳。
备固贫贱,但宗室身份是可以确定的。即使魏国人也并不否定其“远支宗亲”身份,只是称其为“临邑侯后裔”。
(刘)备本临邑侯枝属也。--《典略》
东汉末期虽然王纲崩毁,但宗室还是很有几分号召力。
比如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扬州牧刘繇、以及兖州刺史刘岱,皆宗室疏亲。
相较之下,“种瓜自给”的富春孙氏,便显得尤为难堪。
孙氏种瓜自孙钟而始,且种瓜之前便已经“家贫如洗”。
而孙钟1说为孙坚之父、1说为孙坚之祖父。
虽未详孰是,但孙坚“发自孤微”是可以确定的。
孙坚之祖名钟,家在吴郡富春,独与母居,性至孝,遭岁荒,以种瓜为业。--《宋书符瑞志上》
坚父名钟,因施瓜供异人而获吉地。--《异苑》
这也是孙坚、孙策发迹过程中,屡次被士族鄙视为“武夫”的现实来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