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不可大意。”
赵旻感受着卞夫人对自己的爱意,颔首笑道。
“有阿妤在我身畔,我又有何惧?”
卞夫人嫣然1笑、媚意自然而然流露。
“夫君所言极是!妾来年必不离夫君半步!”
赵旻又忍不住…
2人柔情蜜意1番后,做足前戏,复又共赴巫山行云布雨…
其后数日,赵旻与卞夫人1同处理公务(顺便柔情蜜意)之余…
清晨赵旻带3个小子练武、晚上教他们读书,挤出时间来,赵旻还要陪1陪大乔和几名妻妾,晚上偷偷摸摸幽会1下卞夫人、伏寿和步练师,日子过得颇为充实。
在赵旻无微不至的体贴关怀下,大乔的心情越来越开朗…
尽管2人未发生任何肉体关系,但2人的心灵明显越走越近。
这1日…
江东众人顺利返还丹徒城,而刘备1行人,也顺利抵达襄阳城。
江南的局势,即将再次发生新的变化。
【作者题外话】:上1章其实应该补充1句:
截至目前为止,大乔或许才是最懂赵旻的那个女人。
而且,大乔与赵旻,在很多方面都互补。
咳咳,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孙策的“长沙桓王”封号隐喻极多,非常值得玩味。
其中“长沙”是封地,“桓”是谥号,“王”是爵位。
(1)长沙
长沙,是孙策头衔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意义在于剥离孙策与江东地区的联系。
长沙郡隶属荆州,不仅与吴郡、会稽毫无干系,与扬州都毫无瓜葛。
注:孙策出身吴郡富春,担任会稽太守。
孙坚昔日曾出任过长沙太守,不过孙策与长沙的渊源却并不深厚。
孙坚死后(191),孙策先与母亲吴氏客居徐州广陵郡江都县,又赴扬州9江郡寿春县依附袁术(194),之后率部渡江(195),平定6郡。
时太妃(孙坚遗孀吴氏)在江都,(孙)策遣(吕)范迎之。--《吴书吕范传》
兴平元年,(孙策)从袁术。--《吴书孙讨逆传》
从发迹路径看,孙策与长沙毫无关联。因此长沙的封地,实际是孙权为了淡化孙策与江东地区的联系,而刻意授予。
理由很简单。孙策平定江东的手段过分血腥,与扬州大族结怨甚深。
吴郡大姓6康,吴郡名士高岱、王晟,吴郡太守许贡,先后被孙策诛杀。会稽大姓周昕、盛宪家族也相继遭到夷灭。
至于地方豪强,诸如祖郎、钱铜、邹他、严白虎之流,更是被屠戮殆尽,鸡犬无余。
注:6康事见《后汉书》,许贡事见《江表传》,王晟、高岱、邹他、钱铜事见《吴录》,周昕、盛宪事见《会稽典录》与《檄吴将校部曲文》。文多不载。
孙策的凶悍形象给江东大族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吴亡后(280),6逊之孙6机曾撰写《辨亡论》。在6机笔下,孙权的形象是“成之以德”,孙策的形象则是“基之以武”,暴戾色彩十分浓郁。
吴桓王(长沙桓王孙策)基之以武,太祖(孙权)成之以德,聪明睿达,懿度深远矣。--《辨亡论》
在此背景下,孙权如果大张旗鼓地尊奉孙策,必然会得罪江东大族。因此孙策不仅得不到皇帝的封号,甚至连封地都被刻意选在了扬州之外的长沙。
有趣的是,孙策的庙廷没有设在长沙,而是设在了吴都建业(旧称秣陵,今称南京)。
《宋书》记载,孙策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