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十五章 中原诸业盛,卫府复出征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五章 中原诸业盛,卫府复出征5(3 / 4)

光不经意间瞟到1行字:

另,3石弓千张、羽箭十万支…

瑜哥心跳骤然加速。

仅仅这两项,在江东便至少需花费万匹上等绢,而这张纸似乎已被赵旻写满…

周瑜偷偷看了1眼太史慈,却霍然发觉,太史慈也正瞠目结舌。

于是瑜哥起身深深1揖。

“从文,大恩不言谢,今后如有机会,瑜必报答从文大恩!”

太史慈这才如梦初醒般起身行礼。

“从文,如此厚礼,慈受之有愧!”

苟哥心道:你俩要报答老子再简单不过,过来给老子打工即可!

军械、辎重、战马、粮草,老子保证管够!

心中作是念,苟哥口中却浑不在意道:“2位兄长不必多礼,弟仅聊表心意耳。仲谋仅授兵额却不赐财帛,弟便暂为2位兄长壮行色。”

苟哥将挑拨离间用得浑然天成、丝毫不着痕迹。

而就在这时,门外赵甲的声音骤然传来。

“少君,卞夫人有十万火急之事求见。”

【作者题外话】:《汉书食货志》开篇便谈到“食”与“货”的重要性。作者班固认为:

“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4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4人有业”。

可知手工业在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

鉴于《3国志》有纪、传而无表、志,因此想要探究彼时的制度便不得不求诸于两汉史与南朝诸史。

然而通过对吉光片羽的辑录分析,依然能够获得许多宝贵线索。

其实关于汉末3国的“官府作坊”问题,唐长孺在《魏晋至唐官府作场及官府工程的工匠》1文中便曾有过精妙论述,不过唐氏立论于魏晋隋唐间的制度变迁,非止着眼于3国时代。

手工业具备1定的技术门槛,往往是由专门的匠人担任,而官营手工业的主要服务对象便是当时的统治阶层。

事实上在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下,也只有官府才具备充足的能力、动机去组织匠人进行专业生产。因此官营作坊与手工匠人普遍存在于大都邑中。

随着汉末动乱,人口锐减,大量都邑荒芜废弃。

即使是洛阳、长安这样的百年帝都,也在初平(190-193)、兴平(194-195)年间相继遭到毁坏。

建安年间(196-220)曹操致力于营建许县、邺县,直到曹丕继位才重新定都洛阳。

(董)卓自屯留毕圭苑中,悉烧(洛阳)宫庙官府居家,2百里内无复孑遗。--《后汉书董卓传》

时长安中盗贼不禁,白日虏掠。(李)傕、(郭)汜、(樊)稠乃参分城内,各备其界,犹不能制,而其子弟纵横,侵暴百姓。--《后汉书董卓传》

关于汉末城市的毁弃问题,彼时的许多见证者均有过生动描述。

汉末学者仲长统说“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曹魏护军蒋济说“今虽有十2州,至于民数,不过汉时1大郡”。

这里不得不提1句:2十多岁的仲长统在,本书中的此时,正在上党郡游学。

陈寿亦曾借《张绣传》表示“是时天下户口减耗,十裁1在”。

以及今日,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此则又甚于亡新之时也。--《后汉书仲长统传》

是时天下户口减耗,十裁1在,诸将封未有满千户者,而(张)绣特多。--《魏书张绣传》

在城市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官营手工业断难维系,因此匠人大量逃亡,或死于兵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