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八十五章 辗转千万里,一朝定戎机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五章 辗转千万里,一朝定戎机9(3 / 4)

员渠城,去长安7千3百里。西南至都护治所4百里、南至尉犁百里。户4千,口3万2千1百,胜兵6千人。

摘自《汉书之西域传下卷》

因修缮、恢复西域都护府工程量极大,赵旻为夏侯惇、曹洪及卞夫人等人留下8千兵卒。

其人率剩余的1万两千铁骑,向东北方的焉耆疾驰而去。

以如今渊哥率军赶路的速度,在艾力麦提引路之下,至酉时初(下午5点过),大军便顺利抵达焉耆国王城员渠城下。

然后,焉耆国主的反应惊呆了赵旻。

【作者题外话】:这1章,咱们来聊1聊刘帮主的宽厚,以及其人内在的刚愎。

陈寿在《先主传》赞语处称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

结合糜竺、黄权、诸葛亮的相关记载,确实很容易认为蜀汉存在“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的和谐氛围。

(刘备)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2,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蜀书先主传》

不过陈寿在夸奖刘备的同时,又表示刘备的行事作派“盖有高祖之风”。

而刘邦诛戮异姓功臣乃是人所共知的公案,可知陈寿在赞语的表象之下,也暗含了言外之意。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蜀书先主传》

结合《蜀书》诸列传的记载,可知刘备厚待臣僚,除了个人性格使然之外,更多是出于外部的环境约束。

陈寿惯用春秋笔法,他之所以将刘备比作汉高祖,实际是暗藏玄机。

汉高祖厚待功臣不假,但他也习惯于卸磨杀驴。

与刘邦共定天下的异姓诸侯王中,只有长沙王吴芮因实力弱小幸免于难;

其余诸侯或死或囚,无1善终。

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8国。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与两韩信……终于灭亡。张耳以智全,至子亦失国。--《汉书卷3十4》赞语

除了韩信、英布、彭越等佐命元勋死于非命,连刘邦的女婿张敖都险些被杀。考查《史记》、《汉书》,可知上述人物都曾受过刘邦的特别礼遇,但最终还是难逃1死。

吕后数言张王以鲁元(刘邦之女,张敖之妻)故,不宜有此。上(指刘邦)怒曰:“使张敖据天下,岂少乃女乎!”--《汉书张耳传-附传》

(英布)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汉书英布传》

由此可见所谓的“高祖之风”,并非简单的“弘毅宽厚,知人待士”,也含有“诛戮功臣”的凛凛杀机。

汉高诛戮功臣,固属残忍。--《廿4史札记》

刘邦如此,刘备亦然。

诸君往往看到刘备对糜竺的恩遇、对黄权的厚待,却习惯性忽略刘备诛杀张裕、雍茂时的刚愎猜忍,更极少着眼于刘备“礼贤下士”时的历史背景。

需要特别注意,刘备礼贤下士,无1例外都在式微之际。无论是与田豫、赵云诚心相交,还是宽慰糜竺“兄弟罪不相及”,抑或赦免黄权、孟达等叛将子孙,均是在蜀汉处于劣势的历史背景之下。

换言之,刘备的弘毅宽厚,更多是1种战略性的安抚举动,服务于统战工作需要。在国势日衰的背景下,刘备无法彻底清算叛臣,因为这样势必导致蜀汉局势进1步恶化。

反过来说,1旦刘备得志,他往往会任心而行。取汉中后(219)杀张裕、杀雍茂,称帝之后(221)空国东征,都是这种心态的典型表现。

1言蔽之,刘备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环境的约束。外部环境宽松,刘备的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