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八十六章 辗转千万里,一朝定戎机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六章 辗转千万里,一朝定戎机终(3 / 4)

大喜过望。

至此,他们方才彻底松了口气,从此再也不敢暗戳戳搞事情。

不到1个时辰,已有56分醉意的赵旻见依嘉娜丽俏脸酡红,显然有些不胜酒力,便起身告辞。

焉耆国1方忙不迭出城相送。

赵旻趁机问道。

“焉耆国主,龟兹国当真不服皇汉?”

焉耆国主肚中之酒,登时化为额头冷汗;其人的酒意,因此被赵旻吓得全无。

“大人…大人,俺亦仅是听闻…听闻而已!大人放心,俺焉耆国必遵从西域都护府号令,且奉大汉为主!”

赵旻颔首后正欲开口,却见依嘉娜丽站立不稳,其人1把扶住妹子柔声道。

“你何苦饮此烈酒?且随我安歇。”

焉耆国主擦了擦冷汗、笑着行礼。

“大人有所不知,阿不满金阿兄尚另有身份。”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我们再来看,刘备的刚愎1面。

刘备早期以“武勇”著称,也有过“怒鞭督邮”的血性过往,还因为“反复无常”而被吕布集团所讥诮。可知其人性格颇为多面,绝非简单的宽厚长者。

平原刘子平知(刘)备有武勇。--《典略》

诸将谓(吕)布曰:“(刘)备数反覆难养,宜早图之。”--《英雄记》

诚如前文所述,刘备的行为逻辑与常人无异,主要受外部环境的约束;因此在得志之时,往往表现出刚愎自用的倾向。

以下谨就张裕与雍茂的案例,论述刘备阴刻猜忍的1面。

(1)张裕

张裕是刘璋旧臣,曾于座上讥笑刘备“无须”(即没胡子),因此刘备“尝衔其不逊”,认为张裕对自己缺乏尊重。

先主无须,故(张)裕以此及之。先主常衔(指怀恨)其不逊。--《蜀书周群传-附传》

不过鉴于彼时川蜀初定,刘备也就没有对张裕下手。然而随着刘备攻陷汉中,张裕的生命也便走到尽头。

张裕的具体卒年史书无载,按《周群传》的记载推断,当为建安2十4年(219)。

刘备杀张裕的理由是“谏争汉中不验”。按汉中在建安2十4年(219)为刘备所得,因此张裕的谏阻之言才会显得“不验”,可知张裕之死,当在此年。

(刘备)忿其漏言,乃显(张)裕谏争汉中不验,下狱,将诛之。--《蜀书周群传-附传》

虽然刘备杀张裕的理由是“争汉中不验”,但彼时人尽皆知,张裕之死,实出于他与刘备的口角宿怨。

因为谏阻征汉中者远非张裕1人。周群亦曾谏阻,但不仅没有受罚,反而被刘备加官进爵。

甚至连诸葛亮都对征伐汉中的计划持怀疑态度(见《杨洪传》),可知谏阻征汉中者为数不少。

(刘备)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没不还,悉如(周)群言。于是举群茂才。--《蜀书周群传》

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杨)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蜀书杨洪传》

张裕死于刘备攻陷汉中之后(219),而占据汉中又代表着刘备的功业达到巅峰。

在此背景下,刘备将诛杀张裕形容为“芳兰生门,不得不锄”,其刚愎心态可见1斑。

诸葛亮表请其罪,先主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鉏(锄)。”(张)裕遂弃市。--《蜀书周群传-附传》

(2)雍茂

刘备僭号汉中王时(219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