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九十六章 浩气永不朽,激荡十三州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六章 浩气永不朽,激荡十三州终(3 / 4)

满金欣然颔首。

“从文放心,此事俺必妥善安排。然则…从文欲返回大汉?只不知从文有何打算,俺曾闻,大汉而今天子…”

赵旻干咳1声,打断了老丈人的话。

不言而喻,阿不满金这个老丈人,也存了拥立赵旻称帝的心思。

“丈人慎言!而今大汉乱世未定,兼且汉室正统观念深入人心,故旻无心篡位,而欲效仿先贤周公、将来必还政于太子。”

阿不满金颇有些遗憾。

“从文,无论如何,乌孙国皆始终支持你!”

赵旻笑着抱拳。

“旻多谢丈人!”

阿不满金抚须而笑。

“从文对西域诸国有何打算不妨明言,俺必竭力相助。”

赵旻心中1动,将卫府商议的建立西域统1货币体系之事,向老丈人详细解说1番。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而谯周恰是益州出身,他来自巴西郡西充国县的大族,按籍贯而论,他在蜀汉政权中应被归入少数派。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也。--《蜀书谯周传》

至于彼时因“军旅数出”而被谯周攻讦的姜维,虽然不是荆楚出身,但来自凉州天水,亦非益州土著。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即蜀汉的统治集团虽然多为流寓人士,但真正戮力前线的基层士卒,却只能来自益州本地(因为流寓人士的人口基数过小)。至于身处后方,提供粮草辎重、赋税钱粮者,也只能是益州百姓。这也是《谯周传》中“军旅数出,百姓彫瘁”的历史背景。

在谯周看来,蜀汉的流寓士人集团与魏国交战,最终遭受损失的却是益州豪强、百姓,这当然不符合益州士人的利益。谯周因此与尚书令陈祗(籍贯豫州汝南)“论其利害”,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刘禅也是流寓人士,立场倾向显见),因此他才“退而书之”,撰写《仇国论》抒发政见。

从《3国志》、《晋书》的相关记载来看,自诸葛亮死后(234),蜀汉主动对魏发起的战争便罕有斩获。军事上的失利又影响到经济,以至蜀地“民皆菜色”。而刘禅奢靡无度,“常欲采择以充后宫”,以至“内供服御,费用张广”;姜维集团又“玩众黩旅,明断不周”,激起益州士人的不满情绪是可以预见的。

后主常欲采择以充后宫,(董)允以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2,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终执不听。--《蜀书董允传》

(孙)休问蜀政得失,对曰:“主闇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汉晋春秋》

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蜀书姜维传》

按王隐《蜀记》,蜀汉灭亡时(263),成都的府库中有“米4十余万斛,金银各2千斤”;另按《张飞传》,刘备入成都时(214)曾“赐诸葛亮、法正、(张)飞及关羽金各5百斤,银千斤,钱5千万,锦千匹”。

按此,刘备入蜀时,成都内库尚有“金2千斤、银4千斤”;然而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内库中“金”的储备没有增加,“银”的储备却凭空减少了2千斤,这无疑是耗损于军费之用。战争对经济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

更不必说蜀汉还存在“男女口9十4万,带甲将士十万2千”这种畸形的人口结构,益州百姓的兵役、徭役负担也是十分沉重的。

(刘禅)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2十8万,男女口9十4万,带甲将士十万2千,吏4万人。--《蜀记》

不难想象,出身于益州大族的谯周,对占据蜀汉统治地位的流寓士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