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九十九章 西域诸国贺,东土多方和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九章 西域诸国贺,东土多方和3(3 / 4)

并为情郎多多生育子女。

法正孟达2人,则干脆深深1揖。

“主公高才,某等心悦诚服!”

赵旻笑着挥挥袍袖。

“愚人千虑,愚人千虑耳!不值1哂!”

说着,赵旻复又严肃起来。

“伯宁以为,互市尚有何不妥之处?”

满宠摇摇头。

“回主公,某以为再无隐患也。”

言罢,宠哥作揖道。

“主公,宠即刻安排兴建马车工坊之事,请恕宠失陪之罪。”

赵旻挥挥袍袖。

“伯宁且去,这两日如发觉遗漏,尽快与我商议!”

法正孟达2人,也起身向赵旻告辞。

送走3人后,依嘉娜丽忍不住抱住爱郎、奉上香吻。

赵旻与妹子亲热片刻后,拍了拍妹子翘臀。

“宝宝稍候,我尚有1事需与文则商议。”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说到:

彼时濒临绝境的刘禅君臣,讨论重心已不再是“战”与“和”,而是“逃”与“降”。

当时主流方案有2:其1是奔南中,其2是奔孙吴。

1言蔽之,若逃南中…

南中诸酋帅,不过是畏惧诸葛亮昔日的兵威,与蜀汉政权实乃貌合神离(《张嶷传》、《马忠传》对此记载甚详)。

且刘禅奢淫(见《董允传》),搜求无度,1旦流亡朝廷进入南中,“耗损诸夷必甚,其必速叛”。

谯周对孙吴的情况亦有精彩分析。

彼时(263)孙休虽然病重,但尚在人间,因此谯周自然无法预见到孙皓继位之事。

但谯周对吴、蜀政治形势的见解,另有独到之处。

谯周敏锐地指出,魏强而吴蜀弱,魏若灭蜀,则东吴势必不能独存。

既然东吴迟早也要灭亡,那么刘禅奔吴之后,仍旧不免再度沦为魏之俘虏,可谓1辱而再辱。

既然战无可战,那么归降时便要审慎选择对象。

“事小”不如“事大”,“事弱”不如“事强”,即所谓“为小称臣,孰与为大”,提早向魏朝称臣,总归好过向吴、魏相继称臣。

今(刘禅)若入吴,固当臣服。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1辱?--《蜀书谯周传》

实际从爵位安排来看,刘禅是公爵(安乐公),孙皓是侯爵(归命侯),刘禅获得的名义地位确实高于孙皓,可知谯周所言不虚。设使彼时(263)刘禅奔吴,不仅要忍受“为小称臣”的耻辱,还会在东吴灭亡之后再度沦为降虏,遑论获得公爵之位。

其实谯周在上述言论背后,仍有潜台词未讲出。即国祚承继的正当性问题。

蜀汉立国,血统上承两汉之源流;曹魏立国,礼法上受刘协之禅让;而东吴立国,则是无所攀附,僭越自立(见王安泰《恢复与继承:孙吴的天命正统与天下秩序》)。

刘禅若降魏,礼法层面尚可理喻(魏朝亦自诩承汉之祚),但刘禅若降吴,那便真的会沦为残寇亡虏,彻底失去政治层面的正当性。

谯周的言论刀刀见血,震动朝堂,以至蜀汉君臣集体失声,“众人无以易(谯)周之理”,归降之计遂定。

从后续记载来看,邓艾进入成都之后,对待蜀汉君臣礼遇甚隆,不仅妥善安抚蜀地名士,还主动替刘禅谋取“扶风王”的重爵,以至构罪于司马昭;至于之后蜀汉君臣北迁,实是出于钟会、姜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