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零七章 西域诸国贺,东土多方和1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七章 西域诸国贺,东土多方和11(3 / 3)

挑细选的5百车玛瑙、美玉、牛羊皮、虎骨、麝香、金银、各类香料、各类特产作物种子、乳酪、葡萄干等等,几乎皆为大汉喜爱之物。

是以,这5百车货,很快便换为蜀锦及卫府工坊优选、畅销西域之货。

于是乎,阿不满金和素未谋面的亲家母赵大娘皆大欢喜…

赵旻委派商贾大批量收购蜀锦后,恰逢赵大娘的商队行至大散关,所以,这次互市开市…

最终便宜的,还是赵大娘…

赵旻肥水不流外人田。

为了自己最心爱的小老婆依嘉娜丽,赵旻这个苟哥可谓煞费苦心。

【作者题外话】:3国是动荡乱世,征战不休,人丁锐减。按曹操所言,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但随着历史发展,3国逐渐成为1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时代。

3国的传奇色彩、主要在于给予了普通人“阶层跃迁”的希望。

如曹操赘阉遗丑、刘备织席贩履、孙坚孤微发迹,却最终创肇基业,割据1方。

至于“草莽武人、落魄地主”出身、而大放异彩的大小军阀以及将相文武,更是不可胜数。

其中诸如关羽、诸葛亮等人还在后世被“神格化”。

高门与寒门、士族与庶族、大姓与单家之间的对立,并非单纯以“财富”或“血统”为划分依据,而是以“现实的门第族望”,尤其以“是否有传家经学”为依据。

换言之,汉末的“贵贱”,是1种“财富兼文化”层面的区别。

因此“家财亿万、父居太尉”的曹操,由于阉党身份,依然被划入庶族地主的行列。

汉室远支刘备,由于已经落魄到织席贩履的地步,1般也被视作寒族。

至于瓜农出身的富春孙氏,更是无须多论,陈寿1句“孤微发迹”便很好解释了其门第高低。

在此要特别强调1点,在两汉魏晋的语境下,所谓的“寒门”、“庶族”、“单家”等词汇,并非指代穷困潦倒的贫民,而是指代“中下层地主阶级”,与后世的贫贱之家、有根本区别。

因为“寒门”、“庶族”、“单家”,通常是9品中正制中的下3品。

而众所周知,9品官人法的人才库,都是当地士族豪强!

我们再来聊1聊3国的贪腐。

贪官固然是可憎的,但贪墨受贿,也离不开弊政的土壤,且存在固有的逻辑。

贪污行为之所以能够得手,是因为存在制度上的漏洞。但如果偶发性的贪污,能够固化为某种隐形的制度(或潜规则),那就绝不是单纯的贪欲在起作用,而是另有玄机。

贪污行为的普及化、制度化,关键就在于来自上级的层层默许。贪污绝不是“吃独食”,实际是存在分赃比例与分赃路径的;换言之,绝大部分的赃款,最终会流入最大掌权者的腰包。

以此论之,封建皇帝,才是贪污弊政的最大受益者。

因此这群帝王对待贪污腐败,也往往缺乏监管的理由与动力。

咱们通过汉末3国的诸多案例,论证在贪污行为背后起作用的、那双看不见的手。

桓帝、灵帝是东汉王朝的掘墓人。尤其是灵帝,昏庸无道,卖官鬻爵,天下患之。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