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四十四章 公孙度来信,刘玄德认怂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四章 公孙度来信,刘玄德认怂2(3 / 4)

“子义将军有所不知,此乃天子借仆老主母之府邸赐予2位将军也。”

赵贲再次陷入回忆之中。

半月之前,当大乔问出那个问题后,赵贲这才恍然大悟:

难怪主母骤然下如此制书…此乃老主母之功也!

赵贲思绪尚未飘远,便又1次被赵旻的声音打断。

“2位兄长有所不知,家母在陈留曾购置多处宅院,兼且我常山赵氏已大部分迁至陈留县。

至于刘备而今何在…2位兄长不必担心,我已知其人在何处。阿贲!”

赵旻突然转头看向赵贲。

“天子尚有何事托付于我?”

毋庸置疑,赵旻所说“天子”,实则是指皇后伏寿。

赵贲躬身行礼。

“回少君,天子仅盼少君速归,再无別事耳,然则…”

说着,赵贲自怀中取出1封书信。

“少君,此乃辽东公孙升济之信,请少君亲启。”

3人同时愕然。

公孙度的信?

赵旻接过信、匆匆打开浏览1番…

其人哈哈大笑。

“此天助我也!”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再谈1谈建安3年(198)周瑜重获自由的原因。

从时间背景上看,建安3年(198)是袁术称帝的第2年,也是袁术死亡的前1年。

袁术在该年中连续遭遇曹操痛击,在豫州地区的兵马属地尽数丢失。按照《后汉书》记载,袁术彼时山穷水尽,到了“大将死,众情叛,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间相食殆尽”的绝境,翌年(199)夏季便呕血暴死。

(曹)操击破斩(桥)蕤,而(刘)勋退走。(袁)术兵弱,大将死,众情离叛,加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间相食殆尽。--《后汉书袁术传》

换言之,周瑜重获自由时(198),袁术的健康状况应该已经很糟糕了,地盘也被孙策、曹操等人不断蚕食,甚至连刘备也敢趁乱踩上1脚。

(袁)术因欲北至青州从袁谭,曹操使刘备徼(截杀)之,不得过,复走还寿春。--《后汉书袁术传》

因此周瑜求为“居巢县长”时(198),袁术已经无力控制,只得听之任之。居巢县属庐江郡,庐江郡在袁术大将刘勋手中,也是彼时袁术残存的地盘之1。

(孙)策攻(6)康,拔之,(袁)术复用其故吏刘勋为(庐江)太守。--《吴书孙讨逆传》

只不过袁术没有想到,周瑜离开寿春之后,并未如约前往庐江赴任,而是渡江投奔孙策。

当然,按袁术当时(198)的身体状况来看,他即使预料到周瑜叛变,也无力阻止悲剧发生。

孙策听闻周瑜重获自由,大喜,亲自接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授兵2千,骑5十”。

(孙)策亲自迎(周)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2千人,骑5十匹。瑜时年2十4。--《吴书周瑜传》

“兵2千,骑5十”的规格,是孙吴授兵制度的最高级别,与程普、韩当、吕范等人的待遇完全相同。可见孙策对周瑜的重视程度。

兴平2年(195)孙策东渡,奠定了3分天下的历史基础。

关于孙策东渡的具体时间,记载纷纭。《魏书武帝纪》、《吴书孙讨逆传》、《蜀书许靖传》、《后汉书献帝纪》与袁宏《后汉纪》记载莫衷1是,从初平4年(193)到兴平2年(195)皆有。

按《资治通鉴》考订,确定为兴平2年。

田余庆在《孙吴建国的道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