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七十一章 唤群臣议政,召各地强兵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一章 唤群臣议政,召各地强兵5(3 / 4)

诸葛亮目光坚定而又深邃。

“亮必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关羽等人当然不愿让诸葛亮专美于前,他们同样向刘备深施1礼。

“某等皆甘愿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备后退1步、弯腰向自己麾下1众臣属深施1礼。

“诸君以国士待备,备将来必以国士报诸君!”

1时间,此地竟充满主臣相知相惜之情。

而这,正是刘帮主的魅力所在。

刘备团队如此齐心协力,未来可期!

再看向正欲匆匆赶赴白马城的淳于琼。

其人刚刚出大将军府,迎面便遇上辛评。

淳于琼只见辛评神秘1笑。

“仲简兄行色匆匆,欲至何所?”

淳于琼当然不可能回答“欲至宛市”。

其人环顾左右,见此处人来人往不绝,便呵呵1笑。

“某正欲连夜出城公干,仲治为某饯行如何?”

辛评登时心领神会。

“仲简兄如不嫌弃,随弟至寒舍用些粗茶淡饭如何?”

少顷,2人在辛评的书房坐定。

辛评关紧门户…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咱们继续说刘备的编年史。

刘备在荆州待了8年之久…

直观上看,刘表对刘备的态度十分矛盾。按刘备“数反覆难养”的负面名声以及刘表“阴御之”的猜忌心理,双方很难长期维持和平态势。但最终结局却是刘备在荆州波澜不惊地度过了8年时光,直至刘表老病而死。

这种微妙的平衡未遭打破,离不开彼时特殊的外部环境。即曹操集团盘踞北方,挟制荆州。刘表虽然不甚信赖刘备,但他毕竟更畏惧曹操,两害相权取其轻,人性使然。

若按历史的走向来看,在刘备客居荆州期间,也确实未发生曹军大规模南下的事件(有过小规模入侵行为),虽然彼时曹操忙于吞并袁绍集团的遗产,无暇南顾;但也侧面反映出曹操对刘表与刘备的组合,终究心存忌惮。

曹操的存在是刘表与刘备相互依存的外因,这1微妙平衡得以实现,另有内因。

内因即是荆州集团内部存在许多心向汉室的臣子,他们与刘表貌合神离,随时准备将荆州拱手献予曹操。

其中以蔡瑁、蒯越为代表的荆楚大族,兼备“元从”与“豪强”的双重身份,他们在刘表集团中占据显赫地位,却暗通曹氏,心怀异志;而刘表对此颇感无力。

蔡瑁字德珪,襄阳人。性豪自喜,少为魏武所亲。刘琮之败,帝(指曹操)造其家。--《襄阳耆旧传》

这1集团的政治活动相当频繁。比如有“楚国之望”美名的韩嵩曾劝刘表向汉廷纳质子,刘表大怒欲杀之,这1决定却遭到包括蔡夫人在内的荆楚大族的1致反对,最终竟不了了之。

(刘表)盛怒,持节将斩之,数曰:“韩嵩敢怀2邪!”……其妻蔡氏谏之曰:“韩嵩,楚国之望也;且其言直,诛之无辞。”表乃弗诛而囚之。--《傅子》

以傅巽(凉州北地);和洽(豫州汝南);杜袭、赵俨、繁钦(豫州颍川)为代表的流寓士人,与刘表的关系亦十分堪忧。

从结局来看,傅巽最终参与了对刘琮的劝降;和洽“南度武陵”,栖遁避世;杜袭则干脆“南适长沙”,参与了张羡集团的叛乱。可见这些富有名望的流寓士大夫,其实也抛弃了刘表。

(蒯)越、(韩)嵩及东曹掾傅巽等说琮归太祖。--《魏书刘表传》

(和洽)与亲旧俱南从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