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九十二章 善韬光养晦,图一鸣惊人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二章 善韬光养晦,图一鸣惊人1…(1 / 3)

“儁乂不必考虑兵力问题,我之本意为:若我军攻其不备,黎阳可否1夜之间被我军所破!”

张郃果断摇头。

“主公,黎阳城依山环水、城防坚固易守难攻,绝无此可能!”

赵旻对坚持己见的张郃有些无奈。

“儁乂,城池再如何坚固,终究为死物,你只需回答:我军若最终成功攻入城门,黎阳是否可破?”

这两年成长速度惊人的张郃,终于听懂了赵旻所隐含的意思。

赵旻的潜台词是:

黎阳城守将乃何人?我军若猝然破城,其守将临敌应变之能力如何?我军败其守将之概率几何?

前文提过,不管是冷兵器时代,还是热武器时代,打仗从来都不是数字游戏。

只要不是心中存有至高信仰、宁死不退半步的人民军队,在陷入困局的情况之下,士气必然会变得低落,这与人数多寡无关。

越是在这种逆风之时,就越是能体现出主将的作用。

主将若能通过调兵遣将、排兵布阵扭转不利局势,那么士气尚可挽回,或许仍存最终获胜之机会。

反之,若主将做不到这1点,那么就算己方兵卒数量再多、单兵作战能力再强…

亦无甚卵用。

综上所述,赵旻实际上是在问张郃:驻守黎阳城的主将是谁?其人能力如何?

于是张郃不假思索道:“主公,镇守黎阳城者有2,乃袁本初麾下威虏将军蒋义渠、裨将军眭元进也。”

实际上,蒋义渠1直驻守黎阳城。

官渡之战后,接应袁绍之人,便是时任袁绍后军总管将军的蒋义渠。

河北豪强眭元进在官渡之战时尚为步兵校尉。

但在河北4庭柱或降、或亡、或逃后,随着淳于琼被袁绍提拔为偏将军,水涨船高之下,眭元进遂被袁绍提拔为裨将军。

无论偏将军、裨将军还是威虏将军,按照汉制都是两千石、银印青绶、并非常置、只在战时临时任命之职。

都怪始作俑者董卓老贼,其人把将军号给玩坏了。

袁绍麾下,如今实则并不缺武将,只缺良将。

淳于琼、韩定、蒋奇、何茂、赵叡、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这8人,本该死于官渡之战,却因赵旻而1直活到现在。

若非关羽临阵斩杀袁绍麾下数员大将,袁绍此时的武将数量,恐怕犹在卫府之上。

当然了,不要看武将的水平和质量。

张郃未逃之前,其人犹可挑起袁绍大将军幕府的军事大梁,而如今…

呵呵哒!

张郃逃到许都之后,蒋义渠俨然已是袁绍麾下武将的天花板。

以蒋义渠未在《3国志》、《后汉书》立传的水平来看,袁绍如今的武将水准…

委实让人捉急。

但话说回来,河北士人中,如沮授、审配这两名大部曲帅,都可谓兼资文武,因此赵旻决不能小觑袁绍的军事实力。

值得1提的是,蒋义渠、韩定、蒋奇、何茂、赵叡、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这8将,与张郃1样,都是河北豪强。

当然了,以上皆非重点。

重点是:袁绍令蒋义渠、眭元进镇守黎阳城。

于是乎,赵旻放下心来。

恰于此时,夏侯惇兄弟、曹仁这3人的声音在书房外响起。

“不知主公因何事唤某等前来?”

因为赵旻向死敌袁绍示弱之故,夏侯氏及曹氏对赵旻颇有些不满。

袁、曹2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委实难以定论孰是孰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