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三章 邺城缔约定,胶东收残局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邺城缔约定,胶东收残局3(1 / 3)

饶是如此,在荀攸、周瑜2人的妙策,以及渊哥这逆天的行军速度之下,3将也还是险些将这场奇袭邺城之战,打成袁绍方面与卫府不死不休之局面。

若非渊哥莽撞,袁绍此时恐怕已经身首异处。

如果此事当真发生,那么卫府、袁绍双方将不得不争个你死我活。

总而言之,渊哥的莽撞,反而使赵旻渐渐接近自己想要达成的胜果。

那就是以战止战!

注意:此时已是十月底,若这场大战再打下去,必将影响来年开春后的冬小麦灌溉及培育。

而天下,刚刚安定1年有余,百姓们急需休养生息。

夏侯渊在与夏侯惇会合之后,尽管2将身先士卒、力战不退,但因邺城守军人多势众、且邺城内城有4处城门之故,卫府骑兵还是渐渐被迫退出这处狭窄的城门门洞…

卫府骑兵们,眼睁睁看着袁绍的兵卒们以血肉堵住城门门洞,又眼睁睁看着袁军用运来的檑木、石块将这处城门封堵住。

夏侯惇再次长叹1声后,便果断令兵卒们后撤,远离这处硬生生被袁军用血肉之躯封死的内城城门。

卫府骑兵甫1后撤,内城城墙上,便洒落1地箭雨。

得益于夏侯惇的敏锐和果决,以及卫府骑兵们精良的装备,这场箭雨,并未使卫府骑兵受到任何损伤。

但无论如何,夏侯惇试图将此处城门做为突破口的计划,就此宣告破产。

夏侯渊犹在捶胸顿足、懊恼不已之时,夏侯惇又令兵卒绕内城而走,试图寻找新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袁绍派出的传令兵们也在4处奔走、传达袁绍的军令。

于是乎,尽管夏侯惇不可谓不迅速果决,但其人在绕到东城门时,还是悲哀地发现:

邺城东城,已经被袁军的各种防御工事,诸如井阑车、刀车、鹿角、沙袋等等封堵得严严实实、水泄不通。

换言之,就算夏侯兄弟已经攻破了邺城西城门,这场奇袭邺城之战,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成为了1场攻城战。

袁绍的反应,委实是太快了!

当然了,这1切都在苟哥预料之中。

诚如苟哥所言,在袁绍日益病重之时,袁绍终于又1次进入其人当年夺冀州、战曾不可1世之公孙瓒时的英雄状态中。

见事不可为,夏侯惇再次果断下令,大军以已被攻破的西城为据点,在尽可能不扰民的情况下,围困剩下的半个邺城,也就是邺城内城,以及邺城东城。

部署完毕围攻工事之后,夏侯惇独眼1眯,忍不住赞了1句。

“能于如此危急关头,迅速做出正确应对,袁贼当真了得!”

此时,已近正午时分。

夏侯惇在赞叹之后,便令兵卒造饭用饭,准备午后强攻1次以试探袁军防御之虚实。

而此时,清晨时被袁绍派出求援的斥候,业已6续抵达距邺城较近的梁期城、内黄城。

当然了,接待这些斥候之人,都是袁绍1方正牌的县令。

虽然这些县令,都已改易旗帜、向天子称臣。

于是乎,曹仁、赵云等人都已得知,夏侯兄弟此番作战颇为顺利的消息。

而这1切,都在当初荀攸、周瑜2人谋划时所考虑到的无数种可能性之中。

所以…

袁绍即将面临更大、更残酷的考验。

梁期、内黄2县的正牌县令,在6续匆匆写就回信、并向求援斥候们表示将即刻出兵解邺城之围后,便送走了袁绍派出的斥候们。

随后,曹仁、赵云2人,便不约而同地亲自率军赶赴邺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