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十章 邺城缔约定,胶东收残局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章 邺城缔约定,胶东收残局终(2 / 4)

更何况,就连士族豪强们,都希望赵旻能投资…咳咳,能带来财富…咳咳,士族豪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接受大汉朝廷的统治,以尽快发展当地的经济民生。

毋庸置疑,讨伐北海国的臧霸、陈登之所以能带来赵旻本人的大纛,当然是苟哥赵旻耍的1个小诡计。

事实也证明,苟哥赵旻是对的。

因为1切诚如苟哥所料,非但北海国黎民百姓们,苦袁绍的统治久矣,就连士族豪强们也都眼红隔壁兖州、徐州的飞速发展。

所以,仅短短1日时间不到,卫府便在北海国望风披靡…

不,这不是望风披靡,这是北海国举国士民欢迎卫府王师,解救他们于水火。

若非受兵卒行军速度制约,臧霸、陈登2人不可能在1日之内走遍整个北海国,恐怕北海国早已尽归朝廷(实际是卫府)之手。

就在袁绍孤身走敌营、且舌战大获全胜的次日,也就是北海国狼烟4起、士民热情迎接卫府王师的次日清晨。

赵旻派到邺城的斥候,在太史慈亲自率亲卫护送之下,顺利抵达位于邺城城外。

这实际上是细作的斥候,曾经来过邺城。当然了,那是繁华程度不逊于宛城的邺城,而不是如今这个残破不堪的邺城。

所以,当这名斥候在亲眼目睹半城残缺、半城繁华的邺城之后…

尽管太史慈已明确告知这斥候,邺城如今是什么情况,但后者还是对自己眼前这1幕瞠目结舌。

其人期期艾艾道:“子…子义将军,这…这…”

太史慈叹了口气。

“以是故,袁本初方才不得不向卫府求和。”

这细作兼斥候摇了摇头、顺便定了定神。

“原来如此!难怪主公1再叮嘱于某速速赶至邺城,令诸君务必尽快与袁本初缔结盟约。”

太史慈哑然失笑。

“袁本初如今不得不低头,并非其人无力与某等再战,实乃其人苦候周边诸县整顿兵马来援,恰如渴而掘井也。”

的确,卫府此番主打的,就是1个措手不及。袁绍等待援军,实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所以,赵旻才会敦促邺城诸将,尽速与袁绍缔结盟约。

太史慈颔首而笑,笑容中满是钦佩之色。

“主公果然神机妙算、见微知著!”

诚然。

苟哥仅仅通过分析军报,便已知邺城将破,确实算是见微知著。

然后,太史慈向这名斥候行礼。

“事不宜迟,某等当速速去见诸君。”

少顷…

正在中军帐中,与辛评、辛毗2兄弟争论不休的诸曹、夏侯氏等猛将,便见到了太史慈及赵旻派来的斥候。

那斥候见到辛评、辛毗昆仲,心中对赵旻更加钦佩,然后向2人躬身行礼。

“小侄见过2位叔父!”

辛评辛毗2人同时1怔。

那斥候坦然道:“某乃颖川荀氏子弟,家中有父辈与辛氏联姻。”

颖川荀、钟、郭、韩、陈、辛、赵等等几个大族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甚至直至此时仍然如此。

出身于颖川陈氏的陈群,便是荀彧的女婿。

这斥候如此1说,辛评、辛毗昆仲果然释然。

这2人与这斥候论了1番亲戚关系之后,心中顿生亲近之感。

这斥候心中对赵旻钦佩之意更盛。

他心中已经了然:赵旻猜到袁绍会派辛氏昆仲前来和谈,故而有意派自己至此传达军令。

他乡遇故知,谈判起来才会更加顺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