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死,惇哥也得暂时变得1团和气,遑论…
惇哥仿佛看见,“袁贼”的1出悲剧即将上演。
“速速请颖川辛氏2位先生至此。”
辛评、辛毗昆仲的心情,可想而知。
因为…
何谓前倨而后恭?
夏侯惇是也。
只见夏侯惇满面春风、1团和气地向辛氏昆仲抱拳。
“2位先生,某1介武夫、不通礼数,使2位先生受惊,此皆某之大过也!请2位先生勿与某1般见识!”
辛氏昆仲受宠若惊、忙不迭作揖还礼。
“夏侯将军言重矣!将军因孟德公与大将军结怨,心存怨气乃人之常情也。”
惇哥大手1挥。
“逝者已矣,此事不必再提!2位先生请听某1言!”
“将军但说无妨!”
“2位先生转述大将军之条件,除第1条之外,第2、第3条皆不妥!是以,某等商议之后将其调整1番,2位先生可否代大将军做主允可此事?”
辛氏昆仲对视1眼后,忍不住微微蹙起眉头。
辛评躬身行礼。
“只不知…夏侯将军有何改动?”
夏侯惇闻言,独眼中精芒1闪而逝。
通过辛氏昆仲的这番神态、动作,其人已然敏锐捕捉到1个关键点。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曹操就是属于袁绍的私有仆从。恰如赵旭、赵贲等人之于赵旻。
狗贼王沈《魏书》、鱼豢《魏略》和陈寿《3国志》对“曹操曾替袁绍打工”的黑历史,虽然多有隐瞒回护;
但曹操依附袁绍时间过长,即使从现存史料分析,这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那么曹操最终是如何与袁绍决裂的呢?
《武帝纪》对于初平元年末、至初平2年年中的记载,完全省略。
不足半年的功夫,曹操突然凑了1支部队,在兖州东郡,击溃黑山贼于毒、白绕。
而前文非常值得玩味,袁绍胁夺韩馥冀州(实际是魏郡邺县)。
后文更为有趣,袁绍“表奏”曹操为东郡太守,郡治在东武阳(属东郡治下县)。
初平2年秋7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
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馀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
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武帝纪》
前任东郡太守是王肱(兖州刺史刘岱心腹),被黑山军所杀;足见这支黑山贼战斗力超群。曹操绝不可能是靠着自己那500条杂鱼击败的黑山军。
结合前后文,曹操击破黑山军的部队,毫无疑问来自霸占邺郡后的袁绍。
这也解释了,为何曹操事后会接受袁绍的封赏表奏。
因为2者之间类似君臣关系,与刘备接受公孙瓒表奏的“平原国相”完全相同;足见曹操此时完全是袁绍的附庸。
曹操在东郡,从老大哥袁绍处、挖来了1个重量级墙角,就是荀彧荀文若。
袁绍内部人才来源极端复杂:有自己的旧人,有韩馥系降臣,还有治邺郡后招募的新人。
荀彧自感在袁绍处不得志,便改换门庭,投靠袁绍部将曹操。
彧弟(荀)谌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
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2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魏书十》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