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人虽皆属荆襄崇尚儒家经学的“耆老派”,却兼习法家韩非子“法术势”之思想学说,属于“耆老派”中的“少壮派”。
与“暮气沉沉、伏膺儒教”的耆老派不同,少壮派“儒法双修、王霸兼杂”,2者之间的学术风气与精神面貌,呈现出完全相异的色彩。
“少壮派”的心态,与以“管仲、乐毅”自诩的诸葛亮大致相同,是寻找代理人(齐桓与燕昭),维护江汉政权的割据局面,借此为进身之阶。
(亮)身长8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摘自《蜀书之诸葛亮传》
历史上,襄阳马氏、向氏也因此对具备成为“齐桓、燕昭”潜质的刘备颇为支持。
准确来说,襄阳马氏、向氏,属于侧重于荆州割据的“耆老派”。
因此,马俊、向朗2人的立场,并不倾向于太子太傅、卫将军赵旻。
至于纯正的襄阳“耆老派”黄承彦…
人家女婿如今颇受已割据交趾的刘备信重,老头儿倾向于何人还用多说?
要知道,这3人背后,分别是襄阳黄氏、马氏、向氏3大门阀。
以是故,3人先后提出质疑之后,节奏便被带起来了。
1时之间,非但与赵旻私交平平的襄阳蒯氏,就连家中子弟在卫府任职的襄阳庞氏、新野邓氏(邓芝在赵旻老丈人张绣麾下任职),都对此半信半疑起来。
这也不怪他们,委实是蔡瑁说出之事太过于惊世骇俗。
赵旻实力发展确实快,卫府也同样兵精将广,但是!
那可是袁绍啊!
更何况,战场还是在袁绍的大本营、河北第1城邺城城下!
袁绍在邺城会输吗?
呵呵!
这些荆襄豪族们,对此事持怀疑态度。
所以,他们的讨论声渐渐变大了。
“卫府固然兵强马壮、百战百胜,然则…袁本初雄踞河北、鹰扬河朔长达十余年之久,太子太傅恐难以于数月间大胜袁本初也。”
这是蒯越。
“兄长所言极是,当今天下,可胜袁本初者,必太子太傅也。然则…卫府于邺城城下大胜袁本初,愚以为此必为虚言。”
这是蒯良。
“某子侄虽在卫府效力,然以某观之,太子太傅恐难以如此轻易胜袁本初,此事真相究竟如何,尚且有待商榷。”
这是庞统的从父庞德公。
他们3人的议论,代表了此刻堂内的绝大多数人。
见堂内1片哗然,甚至先后有3人当众提出质疑,蔡瑁虽然脸上笑容不减,心中却冷笑连连。
人家蔡瑁毕竟有图有真相…啊呸!是有目击者作证嘛。
然而…
对这3人的质疑,最先反应过来的却并非蔡瑁本人,而是…
性如烈火的黄忠见堂内众人质疑自家主公,心中登时大怒。
其人忍不住开口反驳道:“诸君有目共睹,自大汉卫将军府开府至今,定河东、平9江、收匈奴、复益凉,何曾尝败绩?”
直接败于孙策之手、间接败于赵旻之手的文聘对此事有直观认知。
其人向1众名士抱拳道:“诸君,汉升兄所言甚是!某家主公雄才大略,袁本初绝非某家主公之敌手。”
若非黄忠、文聘对赵旻颇为敬佩,这2人也不会如此轻易便被赵旻忽悠。
否则的话,纯靠“汉室正统”、“天下大义”,赵旻怎么可能招揽如此多天下英杰?
更何况,如果正统真的有用,汉献帝刘协早就振臂高呼,而天下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