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二十六章 欲瞒天过海,难敌有心人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六章 欲瞒天过海,难敌有心人4(3 / 4)

者,诸如张鲁、刘瑁、刘璋等人,不但给予善待,且无1例外全部封县侯,这是其2;

刘琮做为刘表的嫡次子,在争嫡过程之中,至少是目前来看,胜算并不大。刘琮与其如此,反而不如趁此良机为自己谋取利益最大化,这是其3。

当然了,最受伤害的是刘表。

刘表的野心众所周知,尽管那只是刘表1厢情愿的奢望。

见刘琮久久默然不语,蔡氏忍不住大发娇嗔。

“夫君,事已至此,大人莫非仍欲行大逆不道之事乎?左公曾言:天下大势浩浩汤(音同商)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蔡氏不愧是出身于豪族之女子,人家是熟读过《左传》的。

刘琮心中已经开始动摇。

蔡氏见状嫣然1笑。

“夫君当断则断,否则…”

【作者题外话】:田余庆先生曾准确点出,汉末士族豪强与无地流民之间,矛盾已尖锐至不可调和,这才有了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加速东汉灭亡的同时,也推进了士族、豪族、贱民之间关系的快速转变,这也为后来的汉魏嬗代、魏晋嬗代、门阀诞生、阶级固化埋下了伏笔。

其实早在曹操谋求篡位之时,就已经注定了士大夫转变为门阀的结局。

因为曹操要实现嬗代,离不开士大夫的支持。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孙策在建安4年(199)讨伐庐江,缴获了袁术、刘勋的部曲以及百工,合计3万余人。百工的存在,亦可证明匠人在汉末丧乱中已经星散各地,不复当年的组织规模。

(孙策)自与周瑜率2万人步袭皖城,即克之,得(袁)术百工及鼓吹部曲3万余人。--《江表传》

因此3国时代的手工业,其实经历了1次破坏之后的整合重组。

建安9年(204)曹操攻破袁氏的治所邺县,翌年(205)剿灭袁谭,遂着手恢复官方的盐铁专营。

及破南皮……(曹操)礼辟(王修)为司空掾,行司金中郎将。--《魏书王修传》

曹操任免袁谭故吏王修为“司金中郎将”,负责统筹矿冶机构的生产运营,兼顾盐业。

西汉时代的盐铁之权归于中央的大司农,东汉时代则归于地方郡县;曹魏时期,盐铁之权归于司金中郎将。

郡国盐官、铁官,本属司农,中兴(指东汉)皆属郡县。至曹公始置司金中郎将以主之,利权悉归于上矣。--赵1清

司金中郎将下设“司金都尉”与“司盐都尉”,各有权责。韩暨便曾由盐官转为司金都尉,可为佐证。

(韩暨)徙监冶谒者……在职7年,器用充实。制书褒叹,就加司金都尉。--《魏书韩暨传》

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司金中郎将”与“司金都尉”即“摸金校尉”的别称,属于盗墓之官;潘眉、卢弼等人则认为司金中郎将与盗墓无关,单纯是矿冶官。

理由很简单,因为蜀汉亦设司金中郎将,由张裔担任。鉴于张裔的工作主要是“典作农战之器”,可知该职务的工作内容相对单纯。

先主以(张)裔为巴郡太守,还为司金中郎将,典作农战之器。--《蜀书张裔传》

由于张裔担任“司金中郎将”时与“司盐校尉”岑述违戾不和,因此蜀汉的盐官与铁官,是否像曹魏那般统归于司金中郎将管辖,颇难定论。

后(张)裔与司盐校尉岑述不和,至于忿恨。--《蜀书杨洪传》

吴国的矿冶经营与官职设置情况不详,不过从《宋书》记载来看,直到南北朝时代,江南地区的冶铁机构,仍“多是吴所置”,可知孙氏统治时期应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