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琮1眼,乖巧无比地跪坐于苟哥身后。
蔡瑁、刘琮更加愕然。
啊这…
朗日爽朗1笑:“2位先生,此乃卫将军之爱妾、俺之阿妹也。”
朗日的凉州西府话,让两个荆州人听起来有些费劲。
但是,不待蔡瑁、刘琮消化这极为庞大的信息量,朗日随即又道。
“2位先生有所不知,而今大汉非但已在西域都护府故地重设都护府,兼且西域诸国皆已臣服于大汉,俺等西域使臣进京已有半月,只待与诸位1同面圣!”
苟哥呵呵1笑,霍然起身。
“事不宜迟,德珪先生、2公子,朗日大兄,请随我1同进宫面圣!”
朗日笑着行礼。
“卫将军,且慢。”
【作者题外话】:这1章,咱们聊1聊侍中。
侍中是两汉时期的天子近臣,负责“掌侍左右,赞导众事”。不过在实践当中,侍中的工作内容却颇为鄙陋,有时甚至需要替皇帝“执虎子”(端尿壶),属于比较典型的宫廷冗散。
这1职务的具体执掌在汉末魏初产生变化,开始“省尚书事”,染指中枢权力。
西晋时,侍中寺改称门下省,并在后续的历史发展中,成为隋唐“3省6部”的雏形源流之1。
咱们谈1谈两汉、曹魏侍中机构的发展变化。
侍中,顾名思义,即侍从禁中,属于比较典型的“宦(服务)皇帝者”。
它的具体执掌,无外乎“掌侍左右,顾问应对”。在皇帝出行时,众侍中需要“1人参乘,余皆骑在乘舆车后”。
(侍中)掌侍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法驾(即皇帝銮驾)出,则多识者1人参乘(与皇帝同乘1车),余皆骑,在乘舆(指皇帝)车后。--《续汉书百官志》
从这个角度看,侍中与中常侍、驸马都尉、奉车都尉、骑都尉等职务具备高度的相似性,均是陪銮伴驾的近臣。
虽然在1般印象里,侍中是1个清贵差事,但在宗法社会早期“家国不分”的环境下,侍中的工作内容也并非想象中体面。
由于侍中需要服侍皇帝,因此具体执掌颇为冗杂,上至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
虎子,即溺器,通俗而言即夜壶。
有鉴于此,两汉侍中也被称作“执虎子”,即“端尿盆的”。
(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后因以“执虎子”戏称侍中。--《汉官仪》
不同于1般印象,这种略显粗鄙的工作并不会让侍中感到难堪;相反,群臣均以侍中能够亲近皇帝而感到羡慕。
举例而言,孔子后裔孔安国由于深受汉武帝信赖,因此“特许掌御唾壶”。这种工作与“执虎子”并无差异,然而群臣的反应却是“荣之”,即深表艳羡。
(武)帝以孔安国为侍中,以其儒者,特许掌御唾壶,朝廷荣之。--《唐语林补遗4》
照此看来,在两汉士大夫眼中,能够获得接近皇帝的机会,远比出任公卿郡守要来得不易,也侧面反映出宗法社会中扭曲的价值观念。
其实直至后世,呵呵,同样不能免俗。
那么问题来了。
两汉时期,侍中为何没有干政?
侍中这1职务,由于有权出入宫禁,面见天子,因此有很大概率演变为干乱朝政的职务。然而在可见的记载中,两汉侍中干政的事迹极少,这与侍中多次被“迁出禁中”有关。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