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六十五章 天高风云淡,只怕肯登攀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五章 天高风云淡,只怕肯登攀15(3 / 3)

、记录此天象,1边遍搜、查阅东汉历代太史令之手札,以求得知真相。

王立,便是建安元年(196)曾谄媚曹操、并大拍其人马屁的那位无节操太史令。

(王)立又谓宗正刘艾曰:“前太白守天关,与荧惑会;金、火交会,革命之象也。”

摘自张璠《汉纪》

意思是说:天下即将大变,而曹公身负天命。

东汉太史令,与太医令等同,皆秩6百石,且皆隶属于9卿之首太常…

也就是说,张仲景、王立2人的上司都是董昭,顶头上司都是苟哥。

区别在于,前者经常顶撞苟哥,而后者则经常谄媚苟哥。

入宫赴宴之人,当然不知,此刻正有无数星相家们在夜观天象。

他们只知,今夜必将热闹非凡。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通过亲身经历,曹操当然明白,“挟天子”不1定能够“令诸侯”,但1定会为自己招来非议甚至祸患。即使如此,曹操还是矫情忍性,没有对刘协下毒手。原因何在?

这是因为曹操需要刘协这块政治招牌,或者说,曹操需要维护皇权的神圣性。

而卫广来教授曾做过总结:导致汉末大乱的3大原因之1,正是皇权的去神圣化,也就是世俗化。

凭曹操的实力,废帝轻而易举;但废立的恶果,却是曹操所不愿承担的。

昔日董卓亦曾擅行废立(189),因此成为汉廷公敌。即使董卓后来“擢拔群士,平人”,拼命向公卿士大夫示好,他还是被视作天下大贼。

(董)卓素闻天下同疾阉官诛杀忠良,及其在事,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后汉书董卓传》

因此,曹操如果敢于废黜汉帝,就会坐实“汉贼”的身份。这对曹操而言是巨大损失,对刘备、孙权而言则是喜闻乐见的事情。

在此背景下,刘协虽然不安分,但只要刘协还是皇帝(哪怕是傀儡皇帝),那曹操便是大汉丞相,师出有名;刘协1旦下台,曹操便会沦为篡汉奸贼,千夫所指。

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曹操重新拥立1个刘氏傀儡,也无法洗刷身上的骂名。

昔日董卓废黜少帝之后(189),也照例拥立献帝,但他依然被视作巨贼,甚至连累献帝的法统受损。比如关东诸侯便骂辱献帝“无血脉之属,安可复信”。

(袁)绍复与(袁)术书曰:“前与韩文节(韩馥字文节)共建永世之道,欲海内见再兴之主(指拥立刘虞)。今西(指长安)名有幼君(指刘协),无血脉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董)卓,安可复信!”--韦曜《吴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董卓的反面案例在前,曹操即使再反感、再痛恨刘协,也不敢将其废黜,避免授人话柄。

曹操没有废汉自立,还有另外1个原因。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