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九十六章 辽东风云变,河北闹翻天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六章 辽东风云变,河北闹翻天6(2 / 4)

兵起,也未见黑山军“参与讨董”的记载。

可见黑山军在初平初年(190至191),政治立场上、与董卓并无矛盾。

黑山军不仅未参与关东诸侯的讨董行动,反而联合公孙瓒,抗击“讨董盟主”袁绍。

袁绍与公孙瓒争冀州,(张)燕遣将杜长等助瓒,与绍战。

摘自《魏书8之张燕传》

历来皆将“公孙、张燕联军”视作公孙瓒为吞并冀州、而主动联合黑山;

实际却恰恰相反,是张燕主动联系公孙瓒对抗“关东贼军”袁绍。

关键核心人物,就是壶寿。

壶寿是“长安所署冀州牧”。

长安即“关中政府”的代名词,指代先后在董卓、李傕、郭汜控制下的霸府,当然了,无论如何,人家手中有天子…占据天下大义的天子!

有趣之处,是“正牌冀州牧壶寿”,1直呆在黑山军之中,直到被袁绍杀害。

(袁绍)讨于毒,围攻5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英雄记》

关中署置的冀州牧,竟与黑山军搅在1起…

这足以证明张燕集团的性质,实际是“臣事关中”的董卓盟军。

类似性质者又有关中所署“兖州刺史”金尚,用来牵制“伪刺史”曹操等等。

综上所述,黑山军对抗袁绍,本质是“王师”对抗“贼军”。

注意:张燕代表王师,而袁绍则代表贼军。

而前文已提过,“大义”、“名分”在汉末,至关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

袁绍如何破解此“名不正言不顺”之天大困局?

答案是,袁绍、曹操立刘虞为帝!

这不难理解。

如果不立新君,关东诸将的性质就是“叛军”;

但1旦拥立新君,则可以堂而皇之地“奉天伐罪”,1跃成为“王师”。

袁绍、韩馥彼时为了强化刘虞的法统,甚至不惜造谣,称刘协非灵帝亲子。

与其说他们是“戏精上身”,不如说是“形势所迫”。

馥以书与袁术,云帝非孝灵子,欲依绛、灌诛废少主,迎立代王故事。

摘自韦曜《吴书》

注意:虞不敢受帝号,但依然与袁绍联合。

而绍则借刘虞之名擅署官职(名正方可言顺嘛),2者合作得颇为愉快。

刘虞之立,也是张燕对抗袁绍的导火索。

因为张燕的官位是由灵帝赐予、其统治区域同样是被灵帝所承认并拥有郡国之权,那么…

张燕自然会拥护灵帝子嗣刘协;

而刘虞不过只是远支宗亲,在张燕眼中,是伪帝无疑。

如果不厘清上述诸事,便无法理解“黑山”的真实含义。

张燕在接受招安、功名及正统在身之后,怎么可能还自称“黑山”?

黑山之名,无疑是曹操为了掩饰“曾经对抗汉廷”的黑历史,而刻意沿袭的蔑称。

这也能从侧面解释,为何“威镇河北、人众百万”的黑山张燕,在《魏书8》的本传之中,记载甚略,几乎可谓1笔带过。

因为如果详细撰写,势必会提及“曹操臣事袁绍”的旧事,故不得不讳之。

在《魏书》中被陈寿刻意抹去的线索,在《后汉书》中均可找到。

毕竟相比于《后汉书之袁绍传》(11000字),《魏书6之袁绍传》(3700字)的篇幅只有前者的3分之1。

呵呵,为抹黑袁绍,曹魏、西晋可谓煞费苦心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