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一十五章 掀动大生产,其兴也勃焉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五章 掀动大生产,其兴也勃焉5(2 / 3)

诸君应犹记得:赵旻真正使看似朴实低调、实则桀骜不驯的臧霸归心,并非其人1夜之间灭昌豨于无形,而是靠原始简陋版的螺杆泵、引水渠,从低处向高处取水。

通过此种简易的水利工程,加之1夜之间灭昌豨于无形,赵旻才使臧霸对其人惊为天人、从此心悦诚服。

官渡之战后,赵旻进许都。

有感于当年天下干旱少雨,赵旻自彼时起,便开始着手安排各地牧伯(即州牧)、郡守全力发展水利。

彼时至今,已经近3年光阴。

9江太守梁习政绩卓越、徐盛大材小用,但赵旻却不愿升迁此2人。

原因便在于,在他们主持修复、扩充芍陂之后,芍陂如今防洪水位上涨了两丈有余!

这意味着,芍陂多出来近千万立方可用于灌溉、饮用的水源。

仅仅多出来的这部分水源,便足以养活9江郡数十万百姓。

陈登乃淮泗豪杰、徐州屈指可数的士族,为统治稳定之故,赵旻应该将陈登调至其他州郡任职、甚至是将其升迁为3公9卿,但赵旻同样未动陈登。

因为陈登不止自建了“陈公塘”这1小型水库,而且1直在孜孜不倦地修缮着中渎水。

华歆在豫州,同样也坚持全力兴修水利近3年。

这些合格、称职的水工首领,在将当地水利体系修缮完善之前,赵旻不敢轻易让他们挪窝。

因为水利体系越发达、完善,老百姓们对抗旱灾、洪涝灾害等天灾的成功率便越高。

水库的作用,绝非灌溉如此简单。

赵旻此番来关中,也绝非仅仅修缮白公渠这般简单。

其人不仅要修缮白公渠,也不仅要将白公渠、郑国渠连结为1体,其人还想,在泾水及洛水上游,各修建1座塘,也就是小型水库。

惟其如此,关中无论水患还是旱灾,都能得到有效缓解。

要知道,兴平年间(西历194至195年)关中那场世界末日般的大旱灾,改变了汉末整个时代的历史格局。

若非那场大旱灾,曹操哪里有机会东迎天子而都于许,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

怀着如此大愿,赵旻在白公渠沿线,开始了他的1次次现场技术交底。

白公渠修缮、恢复供水工程,就此拉开大幕。

与此同时,因正月上旬卫府会议已确定,今岁卫府要以兴修水利为主为国策之故,大汉全国各地,都6续掀开兴修水利之帷幕。

靠天吃饭的农耕社会不缺乏水工,缺的是指挥水工的技术性人才。

苟哥虽然分身乏术,但其人可以编制、并刊印教材!

卫府如今最不缺的,就是钱。

为了能够让没有什么文化、但职业水平过硬的水工们便于理解,赵旻尽可能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将较为晦涩的专业知识转变为浅显的实际施工经验。

但是…

教材刊印得再多,总要有人讲解吧?

要知道,这时代的文盲率,丝毫不亚于后世的考公录取率…咳咳,说反了,是考公淘汰率。

这时,赵旻普及教育的好处,便开始初步体现出来。

就在赵旻亲自担任项目经理、组织修建关中水利体系之时,全国各地6续开展了水工培训班。

如此大规模、大范围的水工专业培训,仅靠官吏当然远远不够。

但无所谓,官吏不够,3学中的学子们来凑。

拿到水利技术专业教材的官吏们,以及负责为不识字的水工们讲解教材的3学之学子们,或许看不懂教材之中,赵旻所记载的知识及经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