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傅玄《傅子》
本书中,刘晔综合能力不逊于荀攸,仅次于谋士天花板荀彧。
综上所述,赵旻才会认为,有胆有谋、又曾在扬州刺史部割据1方的刘晔,委实是煽动、策反、整合山越人的不2人选。
刘晔唯2的短板,1是其人领兵作战远不及徐庶、满宠;2是其人的武艺…
甚至还不如武艺平平的宠哥强。
但赵旻思及后世那个义薄云天的忠义黑3郎,便也释然了。
至少,同样曾做过带头大哥的晔哥,其人的道德水平、做人的底线,要远远高于后世那大名鼎鼎的及时雨、呼保义。
更何况,天人将军曹仁,即将带着大批粮草辎重、卫府精锐抵达战场。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按《英雄记》记载,陈温“自病死”。袁术遣陈瑀接任扬州刺史,袁绍遣袁遗出任扬州刺史,各自为战。
陈温字元悌,汝南人。先为扬州刺史,自病死。--《英雄记》
此处关于陈温下落的记载,未必可信。
因为初平元年(190)时,陈温还与曹洪谈笑风生(见《曹洪传》),顺便为曹操“募兵2千”(见《武帝纪》),之后长期充当袁绍的盟军,如何便“自病死”?
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曹)洪善,洪将家兵千馀人,就(陈)温募兵,得庐江上甲2千人。--《魏书曹洪传》
关于陈温之死的真相,《魏书袁术传》与《后汉书袁术传》记载得十分清晰,即陈温是遭袁术所杀。
(袁)术以馀众奔9江,杀扬州刺史陈温,领其州。--《魏书袁术传》
换言之,陈温不是病死,而是遭到袁术讨伐而死。陈温死后,陈瑀在袁术的支持下,出任扬州刺史。
袁术更用陈瑀为扬州。(陈)瑀字公玮,下邳人。--《英雄记》
同1时间(193),袁绍派遣袁遗为扬州刺史,与袁术争夺淮南。
袁遗是袁绍与袁术的从兄弟,之前在兖州出任山阳太守,距离扬州颇远。
袁遗赶到扬州时,陈瑀已经占据9江,双方开战,袁遗战败,逃到豫州沛国,“为兵所杀”。
袁绍遣袁遗领州,败散,奔沛国,为兵所杀。--《英雄记》
彼时的沛国相,即袁术故交陈珪。此时(193)陈珪与袁术尚未完全决裂,考虑到陈瑀(陈珪从弟)担任扬州刺史,那袁遗之死,很有可能是陈珪的杰作。
然而陈瑀上任不久,便背叛袁术。
袁术战败,退保阴陵,又合军再攻陈瑀。最终驱逐陈瑀,占据寿春。
(陈)瑀既领州,而(袁)术败于封丘,南向寿春,瑀拒术不纳。术退保阴陵,更合军攻瑀,瑀惧,走归下邳。--《英雄记》
袁术驻军的阴陵县,亦隶属9江郡(陈瑀治所),在初平2年(191)时被部将孙贲夺占,成为进取寿春的桥头堡。
(袁)术从兄(袁)绍,用会稽周昂为9江太守,绍与术不协,术遣(孙)贲攻破(周)昂于阴陵。--《吴书孙贲传》
注:9江郡即淮南郡,9江郡寿春县是扬州刺史治。
这里需要注意1点,虽然袁遗、袁绍、袁术存在血缘关系,但两任扬州刺史陈温、陈瑀却不存在血源关系。
陈温是豫州汝南人,陈瑀是徐州下邳人。
陈瑀败于扬州淮南,便逃回老家下邳。从他的驻兵地点“海西县”来看,陈瑀自兴平至建安初年(194-196)应该先后依附于刘备与吕布。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