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六十一章 河朔英杰逝,北方战火息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一章 河朔英杰逝,北方战火息2…(2 / 4)

太子太傅,而今天下动荡、朝堂不安,兼且太子尚幼!若无要事,太子太傅须臾不可离开许都!

除此之外,太子太傅但有所请,我有求必应!”

经过这些与爱郎耳鬓厮磨的日子后,怀有身孕的伏寿已经舍不得爱郎离开。

但赵旻对此好气又好笑。

“皇后误会臣也,值此多事之秋,臣绝无出许都之意。”

伏寿1脸狐疑。

“太子太傅此话当真?”

赵旻连连行礼。

“千真万确!”

伏寿不为所动,仍是1脸狐疑。

“既如此,太子太傅不妨明言!除出许都之事万万不可之外,我有求必应!”

赵旻在心中暗暗摇头。

好端端的大汉皇后,居然变成了恋爱脑,老子这是造的什么孽啊!

吐槽归吐槽,苟哥忙不迭解释道:“皇后,臣欲向天子讨诏,封袁氏1众幕僚就任河北诸郡县要职,因事涉数十官位,故恳请皇后特事特办。”

伏寿心中长长松了口气。

只要赵旻不离开许都,那么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

然后……

伏寿方才反应过来。

“太子太傅之意为…你欲任用袁绍故臣?”

赵旻当场纠正伏寿。

“请皇后明鉴,非臣欲任用袁绍故臣,而是陛下为天下1统计,应招揽天下之英豪。

袁绍3子之中,袁熙智勇兼备、行事当机立断,兼且其人颇得幽州豪杰之心,是故其人仍可任幽州刺史。

此外,袁绍之臣属,沮授高瞻远瞩、审配刚勇忠义、逄纪见微知著、辛评辛毗昆仲智力超卓…

是故,臣以为,诸如此等高士,陛下及皇后,何不招揽为朝廷所用?”

经过多年与袁绍明争暗斗,赵旻对袁绍的麾下臣属,可谓了如指掌。

即便是淳于琼这等无胆之辈,也有其人狡黠、多智、谨小慎微、御下有术的1面。

由此可见,官修史书的记载,呵呵,绝对不可轻信!

昔年子贡在读书时曾言:“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将其拟之于袁绍,亦颇为精洽。

诸如《3国志》、《晋书》这等官修史料有利有弊。

其中最大的弊端,便是所有的辞令立场,全部来自胜利者,失败者是没有话语权的。

南朝学者颜之推,曾不无感慨地表示:

陈琳仕宦袁绍,则骂曹操为豺狼;仕宦曹操,又骂袁绍为蛇虺。前后反复,竟到这种地步。

陈孔璋(陈琳字孔璋)居袁裁书,则呼(曹)操为豺狼;在魏制檄,则目(袁)绍为蛇虺(虺即毒蛇)。

摘自《颜氏家训》

颜之推将此归纳为“时势所迫,不得自专”,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此文人之巨患也”。

在时君所命,不得自专,然亦文人之巨患也。

摘自《颜氏家训》

由此可见,史官们对史料的剪裁运用,实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

不难想象,《晋书》中对“长子形象”(司马炎、司马衷)的污蔑,均来自唐初帝王的意志(李世民杀兄继位);

《魏书》中对曹氏子弟的污蔑,均来自司马氏的意志;

至于《3国志》中对袁绍等人污蔑,则来自王沈、缪袭等人撰写的旧版《魏书》,这也体现了浓厚的时代背景。

沮授与田丰,兼资文武,知名当世,然而《魏书》对于2人的气量格度并不在意,主要是利用2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