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六十八章 辽东操作秀,河北破暗流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八章 辽东操作秀,河北破暗流6(2 / 4)

“德祖,此兄疏忽也,请!”

少顷…

曹洪、杨修2人于书房内坐定。

曹洪抱拳复又问杨修。

“德祖,不知此事与家嫂有何关联?请贤弟为兄解惑。”

杨修并未回答曹洪此问,而是提出另外1个问题。

“子廉兄,弟亦有1事不明,不知贤兄可否为弟解惑?”

曹洪乐了。

“德祖,呵呵,你……也罢,德祖但问无妨。”

杨修也乐了。

其人向曹洪作揖后,态度颇为谦虚、诚恳。

“子廉兄,弟不知,为何袁绍麾下竟无汝南之士?”

因东汉的“3互法”之故,东汉官员任职均需避籍。

也就是说,地方的军政长官,比如太守,1定不是本地人。

像袁绍、刘表这种“州牧”级别的最高长官,甚至不是本州人。

比如刘表是兖州山阳人,袁绍则是豫州汝南人。

以袁绍为例。

对冀州豪强而言,袁绍属于典型的外来势力,其人的语言、风俗、文化与河北均有差异;

且双方的利益诉求亦不相同,直属于东汉中央的官僚势必会影响到本地豪强的势力扩张,因此袁绍在上任初期,遭到地方势力的排斥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在此背景下,袁绍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势必要引入亲信势力。

在袁绍之前的颖川人韩馥,选择拉拢其人颍川同乡(比如荀谌、荀彧、郭图、辛评、辛毗),河南士中的颍川人,便来源于此;

袁绍上任之后,继承了韩馥的政治遗产,并延揽昔日同在洛阳的“奔走之友”,以南阳许攸、南阳逄纪为代表,此即河南士中南阳人的由来渊源。

如果将视线拉长,便会发现曹、刘、孙3家均存在类似情况。

比如曹操虽然延揽了诸多河北与中原的逸才,但集团的核心成员,尤其是掌握兵权者,始终是沛国谯县人士。

刘备入蜀,占据统治地位的则是其人在新野时拉拢的荆楚集团、以及关、张、赵云、简雍、孙乾等元从成员。

孙策渡江,倚重的伙伴是江北士人,即所谓的“淮泗集团”。

蜀汉政权中的“荆楚人贵”及东吴政权中的“南鲁之争”,渊源同样在于此。

昔豫州(豫州牧刘备刘豫州)入蜀,荆楚人贵;公孙述时,流民康济。

摘自两晋常璩《华阳国志》

丞相6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宗事太子;骠骑将军步骘、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附鲁王;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

摘自西晋殷基《通语》

那么问题来了!

袁绍麾下,为何除应邵1人之外,再无其他汝南士人呢?

况且应劭投袁,非出本心,实为避祸。

(曹)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应)劭惧,弃官赴袁绍。

摘自西晋郭颁《世语》

应劭本应曹操之邀,设兵护送曹嵩。

不料嵩被陶谦遣张闿袭杀。应劭构罪曹氏,北入冀州托庇于绍。

所以,袁绍虽出于汝南,麾下却无汝南士人。

人事组织架构似袁绍般怪异者,大约唯有吕布、刘备等“打1枪换1地”的流浪军阀。

但袁绍与吕、刘迥异。

吕刘寒微,袁绍高门;

吕刘无固定治所,袁绍则扎根冀州,以魏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