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云长、张翼德等人所代表之南斗6星,其光芒璀璨,确有冲紫微之势。
然则……贤婿亦不必多虑,南斗6星终究为宰辅之星,其光芒纵然再耀眼,亦不过光耀南天耳!”
张裕这番话,已经不算是暗示了。
是以,赵旻心中已然有底。
张裕见自家“好女婿”已懂自己意思,当即1笑,并顺势转移话题。
“贤婿,天下之大势,冥冥中自有定数。贤婿但尽人事、且听天命即可。以老夫观之,但使贤婿仍施行仁政、事事以万民为先,则紫微垣将定,而天下必安!”
紫微垣是传说之中,天帝所居之地,即为北斗7星围绕之北极5星,又称为紫微宫。
此星垣指代何人,不言而喻。
反正不是刘协。
言罢,张裕霍然起身。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姜维负责“退军节度”,之后无视魏延的阻挠,“诸营相次引军还”,可见他也站在杨仪这1边。
(诸葛)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诸营相次引军还。(魏)延大怒。--《蜀书魏延传》
马岱、王平受命追斩魏延,导致魏延“父子并死”,此2人立场也相当明显。
(杨)仪等令何平(即王平)在前御(魏)延……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蜀书魏延传》
《魏延传》记载传主覆败时,用了“杨仪等(人)”的行文书法;可见彼时的魏延,确实处在众叛亲离的可悲境地。
(魏延)遣兵逆击(杨)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蜀书魏延传》
至于身在成都的蒋琬、董允,亦皆“疑魏延、保杨仪”,蒋琬甚至还亲率成都禁军“赴难北行”,直到得知魏延死讯,才班师回朝。
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魏)延死问至,乃旋。--《蜀书魏延传》
由此可知,诛杀魏延是蜀汉群臣的共识。即使魏延侥幸在前线击败杨仪,他也会遭到蒋琬的后续剿杀,百死无生。
其实从《蜀书》记载看,参与剿杀魏延的蜀汉群臣并非铁板1块。比如与杨仪合作的费祎,后来便亲手出卖了杨仪。
(杨仪)语(费)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3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蜀书杨仪传》
至于与费祎、姜维2人,后来也违戾不和;刺杀费祎的郭修,又曾是姜维旧部。其中始末晦暗难明,引来后世诸多猜想。
(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蜀书姜维传》
(郭)修字孝先,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姜维劫之。--《魏氏春秋》
十6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修在坐。(费)祎欢饮沈醉,为修手刃所害。--《蜀书费祎传》
因此,这群各怀鬼胎的官僚士大夫,彼时(234)联手构陷魏延,便有必然的理由。
魏延遭到蜀汉群臣的联手剿杀,主要出于两点原因。
其1是魏延性格刚戾,人缘较差。
诸葛亮在世时,魏延与同僚的关系就相当紧张,他几乎不把武侯以外的人物放在眼中。蜀汉群臣当然不希望这样的人物掌权。
(魏延)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蜀书魏延传》
其2是魏延威望较高,是辅政大臣的有力竞争者。
无论是《蜀书》还是《魏略》,均视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