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五十二章 观天下风向,助刘备封王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二章 观天下风向,助刘备封王2(3 / 3)

回陛下,康居国、大夏国、大月氏国而今皆已臣服于大汉、愿为大汉之藩属国。”

赵旻适时取出3国国书、印玺、地图,以及西域扩充疆域后新绘之地图。

“陛下,此乃3国敬献于陛下之重器,请陛下过目。”

3国之印玺,确为其国之神器。

但因3国已臣服于大汉之故,故而需要宗主国大汉之天子,赐予此3国藩属国之印玺。

臣服之礼的仪式感,通常都很强。

但赵旻考虑到距离太远,担心这些国家之使臣极大拖慢卫府的行军速度,便将这流程大大简化了。

反正征服这些藩属国,靠的是武力与仁德;

又不是靠这些虚头巴脑、而且毫无意义的仪式感。

当下,自有中常侍,将这些信物呈于刘协几上。

刘协迫不及待地翻阅着国书,同时问赵旻。

“从文,如何治理此3国,你可有妙策否?”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对待黄皓这类地位较低的佞幸小人,姜维也只是向后主发了1通牢骚,便不再追究。

实际凭借姜维的地位与手腕,想杀死黄皓易如反掌。

(姜)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姜)维见(黄)皓枝附叶连,惧于失言,逊辞而出。--《华阳国志》

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4人,个性不同、能力相异,但通通具备了温和宽大的特点,这绝不能单纯用巧合或个人素质加以解释。

实际后主时代的许多政治事件,如果发生在魏国或吴国,绝对可以掀起政治海啸。

孙权、孙峻、孙綝、司马懿杀戮群臣时,许多受害者的罪名,甚至达不到李严、廖立的程度。

可见蜀汉权臣的“矫情忍性”,其实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

这个原因,便是开篇提到的“蜀少人士”。

东晋学者孙盛,曾提到过“蜀寡人才”的弊端。

孙盛认为,在北方籍籍无名的许慈、胡潜等鄙陋人物,到了蜀汉居然能被写进国史,这实在是因为人才过于匮乏的缘故。

(许)慈、(胡)潜更相克伐,谤讟忿争,形于声色;书籍有无,不相通借,时寻楚挞(指互殴),以相震攇。其矜己妒彼,乃至于此。--《蜀书许慈传》

蜀少人士,故(许)慈、(胡)潜等并见载述。--孙盛

换言之,蜀少人士,其实是蜀汉权臣“矫情忍性,克制杀心”的根本原因。

理由显而易见。魏蜀吴3家的人才储备有天壤之别,曹魏能做的事情,蜀汉1次也做不了。

对曹魏而言,杀死曹爽、何晏、文钦、毕轨、李胜、李丰、王凌、夏侯玄、毌丘俭、诸葛诞等人,固然可惜,不过魏室家大业大,很快又能有新1批人才迅速补位。

如果蜀汉也像曹魏1般杀人,那仅需1次政治清洗便会导致朝廷崩溃。

钟会入蜀时(263-264),曾把姜维比喻为魏国的诸葛诞和夏侯玄,然而诸葛诞和夏侯玄,都是死于曹魏内部清洗的重臣。

(钟会)谓长史杜预曰:“以(姜)伯约比中土名士,(诸葛)公休、(夏侯)太初不能胜也。”--《蜀书姜维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