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是以,我尚需反复斟酌1番,此事应如何实现。
诸君亦知,我而今虽位极人臣、权势滔天,却始终以周公为标榜。
故而,我不敢存丝毫僭越之心、行任何不轨之举。
刘玄德封王之事,涉及大汉列祖列宗之成法,是以,纵然我为大汉屡立大功,亦不得不谨慎从事。
否则,1着不慎,非但我将身败名裂,兼且,刘玄德亦势必将背负千古骂名。”
赵旻这是将丑话说在前头。
但其人说得没错。
刘邦虽有“白马之盟”,但前有汉武帝刘彻“推恩令”,后有光武帝刘秀削藩。
以至于,东汉就连皇子,都不1定能封为国王。
遑论刘备索要之藩地,已经达到1州刺史部之广阔乎?
好吧,尽管那在大汉之人看来,都是蛮荒之地。
糜竺等4人,当然知道此事难度有多大,否则他们也不会带来,价值7百万匹绢(约为后世21个小目标),来玉成此事。
【作者题外话】:这1章,咱们来聊1聊糜芳为何背叛关羽。
(糜)芳、(士)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关)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建安2十4年(219),关羽北伐。孙权遣吕蒙渡江,袭击南郡、公安。
糜芳、士仁(演义中的傅士仁)率部出降,荆州崩溃;
关羽败走麦城,惨死临沮。这是3国爱好者的常识。
按史书所载,关羽、糜芳交恶,是因糜芳在后方的“军需物资”供给不足,导致关羽在前线作战吃力,关羽扬言要收拾糜芳,导致糜临阵反叛。
仔细阅读《3国志》及相关材料可知,糜芳、士仁反叛,其背后隐藏着比书文记载下更加可怕的历史真相。
糜芳、士仁实际是在荆州倒卖军需、致前线粮食供应崩溃。
关羽欲杀之,而刘备此时的1个举动,更是火上浇油,无意间致关羽败死。
先谈谈糜芳和士仁。
糜芳在季汉阵营的资历极深,属于标准的创业元老、开国元勋。
历来史家和读者,往往夸大糜竺的贡献,而忽略糜芳的作用。
这是很不合时宜的。
糜氏兄弟在刘备丢失下邳、败入广陵时,革命立场不动摇;倾家舍业赞助先主;
先主军队断粮,营中人相啖食,朝不保夕时,糜氏兄弟以宗族奴客充军,为刘备壮声势。
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於是进妹於先主为夫人,奴客2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蜀书8》
糜芳与兄长糜竺1样,在刘备落魄时,不避艰险,始终追随。
曹操为分化瓦解刘备集团,曾表奏糜芳为彭城国相,欲引为己用。
曹公表竺领嬴郡太守,竺弟芳为彭城相,皆去官,随先主周旋。--《蜀书8》
注意:国相位同郡守,2千石,妥妥的省部高官。
曹操势强,刘备势弱。
面对诱惑,糜芳辞官不做,追随先主4处流浪。
以此来看,糜芳意志坚定,心如铁石,很受刘备信任。
总之,糜芳绝非“靠小舅子身份”尸位素餐的窝囊废。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