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八十五章 新年新气象,大汉建四方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五章 新年新气象,大汉建四方5(1 / 3)

赵旻的隐忧,是担心天下大旱,或者天下大涝!

兴平年间(西历194至195年)那场全国性的大旱,导致大汉出现全国范围的大饥荒。

因此,赵旻始终担心,那场大旱会不期而至。

尽管近两年,赵旻就始终没有停止兴修水利,但赵旻还是认为,这远远不够!

兴平年间东汉王朝那场极其严重的饥馑,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人物多。

《3国志》中绝大多数的“食人”记载,均出现于此时。

通过梳理诸多史料可霍然发觉,兴平年间的食人事件,几乎占到汉末3十年(西历189至220年)的8成以上,可谓触目惊心。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彼时的饥荒与食人,并非局限在1城1地,而是遍布整个神州大6。

关中的长安与3辅“谷1斛5十万钱,人相啖食”;

关东的冀州、幽州“野无青草,粮食并尽”;

兖州“大饥,以人脯为粮”;

荆州又有大量因“饥饿”而流窜的游军,比如张济叔侄。

河内温县,是司马懿老家。

初平初年,司马家族为避董卓之祸,逃到冀州魏郡黎阳县;

结果兴平元年(194)因为河北地区战乱频发,司马家族又重新逃回河内。

按《司马朗传》记载,彼时“曹操吕布相持濮阳”,河内百姓则“大饥,人相食”。

太祖与吕布相持于(东郡)濮阳,(司马)朗乃将家,还温(县)。时岁大饥,人相食。

摘自《魏书之司马朗传》

可见兖州、冀州如此,河内郡同样亦不能免。

兴平年间的大饥荒,甚至延续到了建安初年。

刘备在建安元年(西历196年)兵败海西,“穷饿侵逼,吏士大小自相啖食”;

袁术在建安2年(197)僭号称帝,而“民人相食,江淮间空尽”。

在我国古代,辖区广大,人口众多,可耕地面积却极为有限,对灾害的抵抗力非常糟糕。

在农业文明中,水旱蝗螟,是粮食减产的重要诱因;

而频繁的徭役与战争,破坏力又远超自然灾害。

两者相叠加……

其严重后果便可想而知。

残唐时期,犹甚于汉末乱世。

汉末乱世,仅在有限两3年内,因迫不得已而“人相食”。

但残唐时期的曹州黄巢、许州秦宗权、深州刘仁恭等等军阀,都是以人肉为口粮。

综上所述,尽管赵旻如今仓廪充实、有足够的赈灾能力。

但其人仍然担忧,不知何时,便会出现全国范围的大型灾害。

其人前世之时,曾察看过3年自然灾害的记录。

因此,其人深知,在大型自然灾害之下,所谓人定胜天,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然而……

恰如施工中,安全措施到位,可以预防生产事故发生1般。

大型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严重破坏,其实也是可以提前做好防备、甚至是可以化解的。

比如,提前兴修水利可以防范洪涝灾害;

避开地震带、加固基础可以防范地震灾害;

至于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好吧,汉末之时,对此确实还没有合适的应对方案,只能依靠提前储备粮食来应对。

因此,赵旻赵老师此番讲课,只是1个开始。

其人是想趁明年无战事之时,发动卫府兵卒,协助天下各地,尤其是淮、泗、兖等主要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