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之事。
甚至于,赵冉赵大爷都处于半退休状态,只是每月率自己的亲信团队,查查账、看1看3大报表……
财务3报表制度,当然是被赵旻搬运到这个时空中的。
赵家所有生意的经营状况,皆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计算表之中。
赵家如今,无论现金流,还是利润分配,每日都是1个天文数字。
所以,赵家的账房团队(就是会计师团队),根本无暇作假。
而且,赵家商队从上到下,也都赚得盆满钵满,自然也不屑于贪污受贿。
赵家处罚严厉是1方面。
但最主要原因,还是赵家给得太多了。
因为,赵大娘手中的生意规模之巨大,远远超出普通商贾之想象。
巴蜀这3名士人家中生意规模,虽在巴蜀亦算首屈1指,但在赵家面前,宛若蝼蚁。
所以,张裕始终对赵大娘礼敬有加。
而在周群及杜琼2人看来,赵大娘绝对是充满传奇色彩的成功女士。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作为边缘地区的豪族,若按年功序列升迁,姜维在魏致仕之前,乐观估计大约能做到郡守1级。
考虑到他“好立功名,阴养死士”的性格,这恐怕很难满足其志向。
按其父姜囧生前曾为“郡功曹”,那么以“中郎”身份“参本郡军事”的姜维,在仕途方面的成就甚至还不及他那位早逝的父亲。
姜维是否出于仕途考虑而叛变,已经难于考证,不过他的叛变行为,却严重牵连了宗族成员。他入蜀之时恰逢马谡兵败,诸葛亮遂“拔将西县千余家及维等还”,因此滞留冀县的姜氏亲属未来及被接走,尽数“系保官以延之”。
(姜)维不得还(冀县),遂入蜀。诸军攻冀,皆得维母妻子,亦以维本无去意,故不没其家,但系保官以延之。--《魏略》
此处“保官”为“保宫”之讹,按《汉书苏武传》,“保宫”是“工徒役作”之所,即姜维的直系亲属被曹魏官方罚做苦役。事实上受到牵连的远不止姜维在魏的“母”、“妻”、“子”,按《魏书》、《晋书》中均无具备独立列传的天水姜氏成员,可知这1宗族在魏、晋2朝的宦途无疑受到过严重影响。
天水姜氏的相关记载,多见于《晋书》中的“载记”部分,这种体例属于“霸史”范畴,即地方割据史,诸姜氏或仕于苻坚、或仕于姚苌,可以确定他们未能被司马氏所重用。这1方面是因为西晋的存续时间(即有效控制关中的时间)过短,另1方面也和姜维叛入蜀中导致的历史嫌隙有关。
秦州别驾天水姜平子,诗有“丁”字,直而不曲。--《晋书苻坚载记》
于是天水姜延、冯翊寇明……建忠高平牧官都尉王敏等咸承檄起兵。--《晋书苻丕载记》
姜维入蜀后,曹魏方面曾令狱中的姜母写信,劝其子归魏,结果姜维回信称“但有远志,不在当归”。这1记载分别见于孙盛《杂记》与唐修《晋书》,而《晋书》又云孙盛有“良史”之才,互文印证,可信度较高。
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1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杂记》
(孙盛)著《魏氏春秋》、《晋阳秋》,并造诗赋论难复数十篇。《晋阳秋》词直而理正,咸称良史焉。--《晋书孙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