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工程,所以赵旻必须及早完成此工程。
赵旻有不得不迁都长安城的理由。
1是许城位于颍川郡,而颍川郡士人,隐隐有渐渐压制天下士人之势。
赵旻若再不迁都,颖川各大家,或将提前演变为门阀集团;
2是许城囿于其周边之河道、湖泊、鸿沟等水系限制,难以外扩。
在如今大量人口,尤其是,其中还有不少西域胡人,正6续涌入许城的情况之下,许城已然显得有些逼仄;
3是长安城无论距离西域、大散关还是汉中都更近,兼且交通也颇为便利。
目前长安城唯1的问题,还是其……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诸葛瞻的发迹,代表着蜀汉的勋臣子弟正式走上前台。事实上,诸葛瞻上台时(261),姜维已经年过6旬。这次人事调动,也预示着蜀汉的政治风向开始变化。
宗预、廖化两位“年逾7旬”的宿将,曾1度打算前去拜会诸葛瞻,探听口风。这正是蜀汉出现政治地震的前兆。
时都护诸葛瞻初统朝事,廖化过(宗)预,欲与预共诣(诸葛)瞻许。(宗)预曰:“吾等年逾7十,所窃已过,但少1死耳,何求于年少辈(指诸葛瞻)而屑屑造门邪?”--《蜀书宗预传》
诸葛瞻死前(263),曾愤怒地表示自己“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因此“无颜返成都”。可见诸葛瞻与姜维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
(诸葛)瞻在涪,而(邓)艾已入江油,瞻曰:“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3罪,何面而反?”--《元和郡县志》
(3)阎宇
阎宇即“废维树宇”事件的主人公。他的相关记载,见于《晋书》、《3国志》与《华阳国志》,不过事迹比较模糊。
关于阎宇的头衔,有“右将军”、“右大将军”、“大将军”3种不同记载,可见其相关事迹,在蜀汉灭亡后已经趋于散佚,连当时的人都搞不清楚。
但阎宇的籍贯,却非常值得注意。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