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互易,其分水岭,往往只在1念之间。
再来看许都卫府之中,正在召开会议的赵旻、董昭、荀攸及卞夫人4人。
在听到董昭汇报,称卫府在徐州互市获利近1倍、约近两百万匹绢之后……
赵旻骤然想起1桩大事!
于是其人打断了犹在做汇报的董昭。
“公仁公且慢!公以为,而今是否可重铸5铢钱,以替换绢、帛等细软之物?”
因涉及流通之货币,所以,这的的确确是1桩天大之事。
早在赵旻、香妹子与虎豹骑护卫们初进长安城、花绢购买白吉馍之时,赵旻便蓦然想到了此事。
只是之后赵旻被诸多事务耽误了而已。
董昭、荀攸、卞夫人闻言,不约而同道:“主公,此事当然可行!”
卞夫人补充道:“主公(此地为办公场合),大额交易可仍以绢、蜀锦为主,小额交易则可尝试恢复5铢钱。”
5铢钱,自西汉汉武帝时开始流通,至董卓乱政时废止。
期间,王莽改制之时,5铢钱曾短暂废除,但刘秀建东汉后又恢复了5铢钱流通。
总之,5铢钱在两汉,已经流通了近3百年,其权威性、公信力早已深入人心。
西汉时期的5铢钱,枚重5铢,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
东汉之5铢钱,与西汉之钱高度1致。
王莽改制之所以引发天下大乱,改币制便是其中,颇为重要的1项。
今日充当“1般等价物”的是政府的法定货币。
其往往以纸币、硬币或者电子货币的形式出现(也就是俗称的货币符号),有等价的贵金属(这才是真正的货币)为依托,并以国家信用为背书。
由是故,今日之钞票、电子支付,不会出现货币信用体系崩塌。
但是!
古代却截然不同!
封建社会发行货币,囿于见识及知识储备,其当然不可能与金银存储量挂钩。
而且,古代朝廷也从未建立完善的财政金融制度。
纸币(或称宝钞)往往沦为剥削百姓的工具(北宋末年、元代、明代尤甚)。
更有甚者,官方会通过滥发劣币,来掠夺民间的贵金属,新莽之乱,有相当1部分原因,便来源于此。
两汉时代,5铢钱的“劣质化”问题便始终存在,至董卓上洛(西历189年)时臻于顶峰。
董氏掌权之后,其毁坏铜人,改铸劣币,最终导致“货轻物贵、钱货不行”。
1斛粮食,乃至于数十万钱。
(董卓)椎破铜人、钟虡,及坏5铢钱。更铸为小钱,大5分,无文章,肉好无轮郭,不磨鑢。于是货轻而物贵,谷1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
摘自《魏书之董卓传》
自初平元年(西历190)时起,流通两汉数百年的5铢钱遂废。
在原本的历史上,曹丕篡汉之后,为了“新朝新气象”,曾经在黄初2年(西历221)3月尝试过恢复5铢钱。
结果,这引发了可怕的通货膨胀,被吓坏了的曹丕,不得不在同年十月再度废黜5铢钱。
(黄初2年)3月,初复5铢钱。冬十月,以谷贵,罢5铢钱。
摘自《魏书之文帝纪》
魏明帝太和年间(西历227至233年)亦曾尝试恢复5铢钱。
然而……从出土实物看,“魏5铢”的质量相当粗劣!
这种破铜钱,与史书记载的董卓时代“无文章、无轮廓”的劣币高度相似!
如今,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