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地。
诸葛亮的智商极高,早就知晓天幕所播放的东西是未来之事。
上面的后蜀之类帝国,可能又是蜀地的另一个割据势力罢了。
不过他说大汉的丞相,绝不是什么割据势力。
刘秀都能重建的大汉帝国,为什么他们不能再一次重建呢?
诸葛亮想要北伐收复中原,了却先帝遗憾,但是天幕带来的消息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
大汉之后是混乱的年代,如今不正是混乱的三方势力纷争吗?
再后来就是隋、唐之类,也就是说大汉早就亡了。
诸葛亮已经猜到,他的北伐终将失败,他们出不去蜀川。
可是他不会放弃北伐,诸葛亮决定继续出蜀。
命运如此,他就要打破这个宿命。
天幕上,正是王全斌带着大量宋军强攻剑门天险的画面,那些关隘是诸葛亮修建的。
诸葛亮自信这个关隘不是人能攻破的,只要守军还有坚守的意志,就不可能被人攻破。
诸葛亮出蜀,也不担心自己老家被人给偷了,少主不投降,一切皆有可能。
想入蜀川,难上青天!
诸葛亮浩浩荡荡发兵北伐,他要逆天改命,明知道会失败,他也要再一次去尝试!
武殿·神位。
韩信看着面前的沙盘眉头一蹙。
摆在他面前的是剑门关沙盘模型,独特的地理构造让其成为了史上最佳的关隘。
投入最小,实用性却最大!
仅用修建一道关口,派一些人镇守便能直接阻碍数万大军前进!
守家必备!
韩信思考来思考去,也只能说:“还是绕开最好,这里不适合强攻。”
项羽趴在桌子边看了一会,又跑到北边,再次跑到南边。
以进攻者的姿态来看,仰视剑门关,剑门关就是像矗立在天上的巍巍雄关一般,仅是看一眼就已经放弃进攻了。
项羽还有霍去病韩信三人一通研究,一致认为,绕道最好。
吃力不讨好的事,果断放弃为妙。
“要是关隘上镇守的军队素养极高,根本不可能攻破。”霍去病说。
“除非守军投降,或者逃跑,才能拿下这座隘口,太精彩了!”项羽忍不住夸赞这个关隘的建造者。
这么来看,王全斌攻蜀,胜利的可能就只有对方逃跑或者投降,要不然就是一群散兵游勇,无法阻挡宋军。
紧接着三人又开始讨论,王全斌这个家伙有没有资格进入武殿?
从现在天幕上播放的情况来看,完全不够资格。
三人都是绝世天才,王全斌凭什么?
不过天幕盘点的十场战争已经过半,能加入他们的同伴明显不可能再超过四个,王全斌能来帮一点忙也是好的。
韩信一直重复着一句话:“多多益善。”
让项羽耳朵起茧。
天幕的视角暂时从王全斌的北路军移开。
移动到东路军身上。
「面对蜀军数重的江面封锁,刘光义不紧不慢,他早就料到如此。」
「准确地说,是他的顶头上司早就料到如此了。」
「那就是大宋皇帝赵匡胤,早在刘光义远征前,赵匡胤就告诫他,蜀军必定沿江封锁水路,你一定不要冒进,舍舟登岸,两面夹击!」
「刘光义相信皇帝陛下的判断,来到被封锁的江面后,马上下船登陆,从两边岸上发起进攻。」
「蜀军全部注意力全在江面防御,哪里料到宋军竟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