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楚云的话,孙掌柜若有所思,似是看出楚云的为难。
不由的哑然一笑:“好,我会为东家保密的。”
“不过我还是提醒一句,淮城的三大户,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你要在淮城立足,还是要小心些为好。”
“这些年,不知道多少客户被三大户啃的骨头都不剩。侥幸服软还能保住一条命,不幸的,至今杳无音信。”
听着孙掌柜的话,楚云微微一愣,没想到孙掌柜竟会对自己说这些。
“谢过。”楚云向着掌柜的抱拳。
孙掌柜给了四百两的定金后,楚云便和杨建辞别,回去的时候买了一些麻线。
回去的路上,楚云看着街道两侧川流不息的人流,此起彼伏的商贩吆喝声,好一片繁荣隆盛的景象。
河道两侧,干秃秃的柳条在微风的浮动下轻轻摇曳,就如同小娘子的腰一样。
几个意气风发的书生,驻足观望,口中时不时抛出两句感春悲秋的诗词。
布坊内,几个浓妆艳抹的妇人,口中谈论着新上市的布匹。
要不是他刚从硝烟弥漫的边关过来,还以为大康真的一片繁荣。
“东家,好俊的婆娘。”
顺着杨建指着的放心,只见一艘巨大的坊船上,七八个花枝招展的花娘迎风起舞。衣不遮体下,里面的光景时而浮现。
杨建道:“江南如此富裕,这些花娘都穿不起衣服吗?”
楚云闻言,不由的苦笑。
两岸的花楼上,几个徐娘半老的花娘,向着过往的行人频频招手,招揽着羞答答的生意。
江岸上许多追捧的书生,迎着风向着花船里的姑娘念着露骨的诗文。
可花船上的姑娘却无动于衷,无情的把诗撕碎在风中。
楚云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浮现一抹苦涩。
好一片盛世景象。
楚云长叹了一口气,往事一幕幕在眼前浮现。
永宁县外堆积如山的尸骨,以及百姓哭喊震天的求饶声。
这一刻他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这边关的硝烟,终究是吹不进江南人的温柔乡。
楚云吁了口气,将脑海中的不快驱散,与杨建回到庄子。
楚家庄的庄人一刻不停的建造庄子。经过两日的修葺,庄子总算有了一些改变,屋顶上也铺了新瓦。
这几日杨建和韩立可谓是不辞辛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短短几日就建造了一个简易的蒸馏设置。
“虎子呢?”楚云问道。
“他在后面帮着干活呢。”杨建笑着说道。
楚云微微点头,对着杨建说道:“你来负责酿酒,记得酿酒的工序一定要保密,一些简单的杂活可以让外面的村民做,楚家庄的人负责核心的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