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武陵蛮(2 / 3)

邓紫光反复说只要勤洗澡换衣物就没事,小双依然不愿进山。邓紫光不免强小双,想到豆能做豆瓣酱、酱油等调料,甚至豆腐等精食,便让马帮采买了上好的各种豆子一同带入山中。

随着道路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山里人搬到道路边安家,交通便利给交易带来了极大方便,给人们生活改善创造条件。马帮带进山的货物在路上已经越来越少,被山民以物易物更换成了兽皮、茶叶、彩石、草药。因为一时不方便带入深山,只好暂时寄放在山民家中。

最受人欢迎的还是明年的历书,令邓紫光万万没想到。过去由朝廷统一印制,如今由湖广行省发行。义宁县在马帮进山时交了几百本给马帮,要马帮进山发放,不谁买卖。未曾想历书如此被山民欢迎。李洪道历书不仅指导春耕秋收,更指导三苗九黎祭三皇五帝,兴水利,修灶盖屋,安居乐业。前故海陵王说:万里车书混一同,江南岂有别疆封。这是正确的,同风同俗同心,则民心思齐。

李洪一番话让邓紫心中一喜,这是一个县令的器识。与有见识者通,自己受益多。让李洪去接替王颜明,不知李洪是否干练,还不妨再试试。于是便带着王颜明和李洪去各处巡视,让王颜明在现场与李洪进行交底。

各峒人们见到邓紫光与王颜明到来,拥来向邓紫光行礼问安,邓紫光与大家一一回礼。小孩子从们跟随着围观,邓紫光掏出饴糖散给孩子。粟猛听说邓紫光到,连忙带几个人过来为邓紫光开道。邓紫光以微笑和挥手与大家打招呼。

大寨有匠作铺十多间,有竹木制作,藤器加工,絁绣,斑布印染,甚至还有打铁,银作。李洪奇怪这山里没有煤,靠炭火怎么能把铁器烧融?王颜明道原先没有煤,用火炭,后来用船运煤到寻江堡,再用畜力运到山中来。

李洪见马帮收下各匠作铺的产品,发给他们木契(收条),问为什么不能先给钱他们,如此交易不简单吗?

王颜明:交易并非是马帮与匠作之间,而是匠作,马帮,始安商行三家间的交易,马帮不带钱走四方,带的是木筹,木筹二合一,匠作与马帮各执一,我把钱付给匠户,收木筹,以木筹在始安商行换回钱。马帮把货交给各商铺,商场验木筹与货物,二者内容一致,付运费给一半马帮。马帮交还木筹到始安商行,收回另一半运费。由商行合木筹后向各大小商家收回货款。

邓紫光回府,让各峒佬都来见,邓紫光见主要峒佬到了,要求立即开始议事,王颜明建议让几个优秀的少年参加。邓紫光想都没想就答应。

粟汉尧先汇报了近来的大事,需要邓紫光定夺处理就是北界马家堡争抢山林的问题。邓紫光道我与建陵夫人商量后再定。

粟猛又汇报了练兵情况,蒙三带走人轮换在寻江堡和怀远一带护卫水路,如今参加练兵的只有二百余人,每月走一圈各峒寨。前些日子从西边山林中跑出老虎,吃了羊、牛,没伤到人,我们去搜山,把老虎又赶回去了。邓紫光道老虎赶到别处也要吃人,宜设法诱捕。

待大家汇报完了,邓紫光有意问李洪看法。李洪道百里不贩樵,千里不粜粮,看来我的观念有些旧了。从静江府到这有近四百里,没想这里产殖不低,我得好好适应一段时间。以我看来,我们既然能熔铁,想来这烧琉璃就不在话下了。我见山下有河砂,那是素白琉璃的原料。我兄弟在湖广路匠作总管府下提领所,提领采砂,供广州玉工磨玉使用。他把磨出来的废砂卖给琉璃坊,烧成素白琉璃,好料用作高档器皿,差料作砖瓦,大户人家喜欢得很,总是一抢而空。我见这山中有的砂卵极白,如若买来河南碱石,就在河边烧制素白琉璃砖瓦、定是好的生意。

邓紫光:哪里可以派人去学会烧制琉璃?

李洪:我兄弟在广州,让人去广州去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