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大早,顾皎月就坐在书房,继续整理昨天的笔记,不多时便誊抄完了。
昨日所见真是触目惊心,那些庄户们无不面黄肌瘦,身材矮小,衣不蔽体。顾皎月心头刺痛不已,可是她知道这些人还算是活得好的。
这些佃户们是要交租给地主的,她家还算好的,只收五成租,阿耶逢年过节也会变相补贴一些粮食。佃户们好歹能混个温饱,平日里无人欺凌。
不是不想少收,实在是不敢。别家一般都收六七成租的,顾家收五成已经是特立独行,再少就是收买民心、取死有道了。
底层百姓连活着都困难,更不要说医疗、教育了,更可怕的是阶级已经固化,没有上升渠道。
顾皎月满腔热血已经奉献给了前世的祖国,自认为没有更多的热情留给今世的国家。她分的很清楚,晋国是萧家的晋国,也许将来会是世家的晋国。但不会是顾家的晋国,百姓的晋国。
她若是提出新政之类的,大概率都是便宜了贵族阶层,底层百姓什么也享受不到。
只有土地上种出来的东西,百姓们能拿到一点点。
昨天看到的残酷现实,令她总想做些什么。
此时已有农书,只是都不成系统,也没多少突破性的东西。顾皎月前世拜读过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当时她在大学图书馆等同学的时候随手拿起来看过。
感谢自己前世读书一定要读完的习惯,感谢今生可以回忆起前世一切的金手指,无量天尊!
她回想着书中的内容,筛选着可用的东西。
本朝新立,之前又一直战乱不止,各种技艺都失传不少,老百姓种地怕是也没什么有效的方法。
想着这些,她觉得自己的首要任务就是把一些常见的粮食诸如小麦、水稻、粟米等作物的种植方法整理出来。
花了几天功夫,顾皎月才默完。提前一日给李道远递了帖子,约好时间,她便带着这本小册子去李家拜访了。
李道元不知道这位县主要做什么,按说短时间内也没什么事情啊。
顾皎月也不卖关子,她把册子递给李道远,道:“师叔,请先看看这册子。”
李道元不解其意,伸手接过,随意翻看起来。结果越看越是震惊,“这……这……这书从何而来?”这册子内容详实,详述了五谷栽种过程,另有治虫害之法,可说是是无价之宝。他拜师沈国,借着师门人脉,世间有名的农书他都读过,并没有见过此书。
顾皎月看他神色,心知这些内容应当十分有用,高兴道:“这是一位叫徐光启的大家所作,只不过他出身不显,无进身之阶,是以寂寂无名。书名叫做《农政全书》,乃是我从前得到的孤本,不过原书太旧,已然损毁,这是我凭记忆默出来的。师兄看看,这书可堪一用否?”
李道元兴奋地站起来原地来回踱步,拍手道:“怎么没用,有用,有大用啊!唉,县主,你有此书,该是我向你请教才是,你怎么反而来找我呢?”
顾皎月解释道:“此书成书已久,未必合如今的气候。不给师叔看看,我怎敢直接用呢。”
“再说了,我看过再多的书,也只是纸上谈兵。师叔才是沙场老将嘛!既然有用,今日我便把此书赠予师叔了。”
李道元被捧得十分高兴,双手抚着书册,如获至宝,“我得此书,如虎添翼啊!”
又看了会儿书,他才反应过来:“县主今日来找我,不单是赠书吧?”
顾皎月回答道:“不错,此书还有其余部分,我只写了一部分。毕竟我不通农桑,不知此书是否合用。如今既然师叔说有用,那我改日将其余部分也默出来。”
她顿了顿,继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