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错收缴了他们的武器让他们回军营休息。说是休息,只不过比关押起来更体面一些,没了武器他们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况且城中还有两百李错的人马,他们随时能开城门迎接李错入城,他们此时要是生出二心那后果不堪设想。
单发来到东光后,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让东光县令没有太多怀疑,而且他并不知道南皮发生了什么,看到是单发如此狼狈的亲自求援,片刻不敢耽误,率领兵马就奔南皮而去。
这个样子并不是单发装出来的,而是年岁大了,这一路也没休息,骨头都快颠散架了,怎么可能不累。
两方人马在城外经历了一场战斗,不过李错和宋忠太过勇猛,李错手持风雷枪,宋忠拿着一对亮银锤,所到之处敌人尽皆落马。再加上小武传授给大家的鸳鸯阵太过无解,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便将对方杀的节节败退。
对方正要落荒而逃的时候,李错一马当先擒住了东光县令,重重把他摔在地上,用枪尖指着对方脖子道:“投降与我,继续做东光县令,若是负隅顽抗,我这就让你脑袋搬家!”
“太太守在上,下官愿降”
战事结束,这一战东光守军战死一百五十余人,而李错的兵马只损失了三十,可谓是大获全胜。
李错一天内收复两座县城,俘虏兵马一千八百多人,这让他收益颇丰。
而且经过宋忠劝降的事情之后,李错也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比刀剑更能收服人心,所以他暂缓了进攻脚步,而是让士卒们各自回到自己老家的县城,大肆宣扬自己的所作所为。
如此一来,李错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名声传遍整个渤海郡,渤海的百姓也都希望有这样的太守能让大家吃饱穿暖,不再遭受压迫,都盼望着李错能尽快收复各县。
各县守城的士卒也都是穷苦百姓出身,家中都有妻儿老小,若不是为了省下口粮食让家人吃饱一点谁愿意在乱世参军呢?士卒私下谈起李错都称其为太守,即使在正式场合也没人称其为反贼,也都盼望着李错尽快打到自己所在的县城,自己好能第一时间投降。
渤海郡各县县令也都看清了形势,军心和民心都有偏向李错,论这种手段他们不是李错的对手,战场上厮杀更是不能与李错相提并论,于是也都先后投降,承认李错太守的身份。有些县令还想再垂死挣扎一下,却引起了守军的哗变,直接占领县城后向李错投降。
前后不过半个月的时间,李错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整个渤海郡。而李错也不负众望,下令各县把粮库中一半的存粮都分发给百姓,反正如今也不用再向朝廷交税,分出一半粮食几乎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