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就被废弃了。
陈平道:“陛下,要严抓天下的土地,这是很难办到的事情,但要是只严抓有上万亩土地的豪强,这就简单很多了,这些豪强本就占据富裕的土地,他们也有主公的钱财购买水车,修建水渠,弄鸟粪石来肥地。
那么还不如像现在简单化收税,全部把这些土地看成下田,税的标准也是简单明了的。
当然此时的大汉在组织度上,依旧比不上工业化国家,想要精细化收税自然是力不从心。
亭长本来还有大量的部下,但在大汉这里,亭长已经成为了一个最基层的汉吏,还有郡县两级很快看押百姓的机构都被删减了,就像以前关押徐凡的囹圄就被拆了,囹圄附属的小吏自然也被清理了。
反而是现在大汉的这样退一步的汉吏体系,对财政的消耗减少了一大半,体量小了,反而更加容易生存,当然,即便是大汉现在这套汉吏体系,依旧比封建王朝要强,没有退化到王权不下乡的程度。
但这套制度却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对财政消耗极大。大秦时期财政一大半都花在维持这套体系上了,就这还要上百万罪犯,无偿出卖劳动力来维持这套体系。
陈平道:“臣在三川郡一年,大量收集这些大户的资料,朝廷可以在三川郡做试点。”
徐凡是在暴秦的基础上退了半步,毕竟他想建立的是一个工业化国家,而不是一个封建王朝。
精细化收税就要雇佣更多的税吏,还要严密监管他们,让他们不被地方上的贵族豪强腐化,这是不是又要增加监管的御史,增加了这么多汉吏,却不知道收上的税,能不能抵得上他们的俸禄,还容易造成地方上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
周章不是不知道严抓田赋,还可以提升朝廷的税收,但只是这样做不划算。
于是徐凡道:“可”
陈平道:“臣保举三川郡都尉周勃为三川郡太守为朝廷推广新政。”
徐凡道:“可”
大汉五年九月二十九日。
经过几百上计汉吏的审核,丞相周章联合九卿多个部门计算大汉朝廷一年财政预算。
除去固定开支,大汉这一年的结余也算出来了,粮食结余8000万石,钱27万金,这个数字震动整个大汉官场。
大汉的财政结余比两年前翻一番,这么多的钱粮意味着,朝廷能做的事情变得更多了,很多郡守在知道这个数字之后,对自己上报的工程需要的钱粮,直接翻了两三倍,反正朝廷有钱。
同时今年上计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徐凡把今年朝廷上计账册全部登上了《大汉月报》当中。
十月份的大汉月报,没有任何人的文章,只有大汉朝廷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地方郡县他们上报的土地数据,财政数据,人口数据,让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整个天下正在快速发展。
周章本反对徐凡把大汉上计内容刊登出去,他认为这是大汉的机密。
但徐凡却淡然说道:“我大汉是承民意建立的国家,天下的百姓就是我大汉的主人,他们有资格知道大汉发展的情况,而且这些数据即便被敌人知道了,他们也不可靠用这些数据来对付我大汉。”
“倒是百姓知道了这些内容,内心的自豪感强,会提升对国家的认同感。”
徐凡读书的时候就很喜欢计算gdp,他现在还记得自己小时候计算过,按照百分之十的增长,七年可以增加一倍的gdp,好像是2020年左右就可以超过倭国,2050年就可以追上希望国。
当然现实比自己计算的还要魔幻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数据的确是能激发自豪感,尤其是在一个增量的社会。它能让一个国家的人充满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