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游戏竞技>隐巷迷踪:岁月深处的未了传说> 第39章 当汉奸仗势欺祖遭暗算有家难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章 当汉奸仗势欺祖遭暗算有家难回(1 / 2)

良民村位于莲花泊北岸,地势较低,是一个容易积水的地方。从村子的名字来看,可以想象到这里的村民应该都是善良、正直的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即使在这样的村庄里,也会有心怀叵测的人存在。在&34;文化某某时期&34;刚开始的时候,良民村的村民们聚集在李风合的老房子里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由孟士曾主持,他向大家传达了上级的指示和精神。会议上,大家讨论热烈,最终达成了一个共识:所谓的&34;文化某某时期&34;,实际上就是第二次&34;土地改革&34;。

在会上第一个发言的是郎占山。郎占山的祖父是个贫农,虽然到了郎占山这一代,家里已经不再贫穷,但他们家有一块由“皇帝”所赐的“世袭罔替”的招牌,所以郎占山依然被视为贫农。他说:“明天就把王有余轰出去”!

主持人问:“轰哪去”?

郎占山回答道:“他不是马家桥的人吗,那就轰回马家桥去”!

主持人又问:“马家桥不收怎么办”?

郎占山不耐烦地说:“先轰出去再说”。

这时,张大牙等人也纷纷附和,表示支持郎占山的意见,并异口同声地说道:“把王有余轰出庄去!先轰出去再说”。

在那个贫农就是革命的时代背景下,会议最终决定将王有余赶出村庄。这个决定就这样确定了下来,成为了一项决议。

第二天清晨,天刚亮,郎占山就带领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王有余的家门口。这些人有的拿着棍棒,有的提着菜刀,气势汹汹。他们迅速冲进院子,将王有余一家老小吓得不轻。

郎占山一声令下,手下们立刻开始行动起来。他们把王有余家里养的猪和羊全部拉到院子里,当场宰杀,然后生火煮肉。接着,他们又闯进屋里,翻箱倒柜,把王家的财物洗劫一空。最后,他们把王有余一家六口全部赶出了家门,并且告诉他们:“你们不是良民村的人,给我滚回马家桥去!”

王有余一家人惊恐万分,不知所措。他们知道自己无法与这群人抗衡,只能听从他们的安排,带着简单的行李离开了良民村。一路上,他们泪流满面,心中充满了委屈和无助。

当他们到达马家桥时,发现这里同样住着一些贫下中农,他们也是革命者。然而,这些马家桥的贫下中农并不认可良民村的做法,他们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党的政策。于是,他们拒绝接收王有余一家,让他们继续流浪。

王有余一家人陷入了绝境,他们不知道该如何生存下去。他们感到无比的痛苦和绝望,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马有余一家六口,回到马家桥,马家桥不收,又回到良民村,良民村不留。因为王有余是富农,在那时,富农二字,逆着风都能闻到臭味儿,所以,谁也不敢收留。

王有余一家六口,不仅没有栖身之处,还无吃食,为了活命,白天他们去讨饭,晚上就集结在良民村和三门村交界的五道庙前去过夜。

良民村有多户富农,郎占山为啥单把王有余轰出村呢?那就是张大牙捣的鬼。原来,良民村有个名叫张桓的土财主,张桓生有二子,长子张有文,次子张有武,张桓死后,张有文兄弟二人析居而过,各分得土地60多亩和相等的房产。

张有文膝下无子,只有一女,嫁给马家桥的富农王有余为妻,绝户老两口,以出租土地为生。

张有武生有五子,长子张胖之读过几年私塾,说起来也是耕读人家出身,按理他应该是个好人,然其品质却十分恶劣,凭借他舅父闫振同(大坏蛋,土改时被乱棍打死)的势力,给日本鬼子当警长,成了一个铁杆儿汉奸,他头顶大盖帽,脚穿大皮靴,腰间挎着日本鬼子的大战刀,当时是十分得意。与此同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