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匠人从里面走出,掌柜微笑着介绍道:“这是刘师傅,是我们镇子上技艺最为精湛的匠人。他的手艺是祖传的,从他太爷爷辈就开始传承至今。”
刘师傅穿着简朴的衣服,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听到掌柜的夸赞,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谦虚地说道:“掌柜过奖了,和我爷爷他们比起来,我还差的远了。”
随后掌柜又向刘师傅介绍了林晓。
双方介绍完后。
林晓拿着图纸让他们看,并详细地解释了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掌柜和匠人听的都很认真,不时地点头表示听懂了。林晓又说了几个注意事项,最终达成了共识。
从银楼出来,林晓直奔医馆,和老大夫说了情况,老大夫又开心又期盼。
经过半个月漫长的等待,银针终于做好了,林晓拿到银针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第二天清晨,天色蒙蒙亮,林晓便醒了过来。她揉了揉惺忪的双眼,迅速起床。今日的任务繁重,她可不能迟到。洗漱完毕后,她匆匆吃了早餐,拿起油纸伞,向着医馆的方向走去。想着拿着银针去给老大夫看,快到医馆的时候才想起来,今天老大夫有事,不来医馆。
林晓刚踏入医馆,便听到药童的抱怨声:“这都下了三、四天的雨了,河水都涨了起来,出行都不方便,啥时候才能停啊?”林晓一边收起油纸伞,一边回答道:“现在是梅雨季节,雨下个不停也是没办法的事。”
此时,医馆里陆续来了几个病人,都是找老大夫看病的。今天老大夫家中有事,并未来医馆,所以今日医馆里的日常事务便交由林晓与药童打理。
这时一位面带愁容的中年妇人走了进来,她焦急地对药童说:“我家孩子昨晚突然发热,到现在都没退下来。”林晓走上前,仔细地为孩子把脉,并查看了一些症状。
“别太担心,孩子只是普通的风寒感冒,可能是由于下雨时淋湿了衣物,而且回家后没有及时更换干爽的衣服,导致着凉了。”林晓一边安慰妇人,一边写药方
药方写好后,林晓把药方递给妇人嘱咐道“记住,一定要按时给孩子服药。还有,让孩子多喝温水,好好歇息,不要太捂得太紧,让汗水自然排出。”
妇人接过药方,感激涕零地立刻跑去药童处抓药。随后又有几位病人陆续到来,林晓都热情接待,一一为他们诊治。她协助药童抓药、捣药,忙得不亦乐乎。
下午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位中年男子急匆匆地走了进来。看穿着像是一个读书人,他的脸色苍白,双手捂着肚子,显然是身体不适。“快,帮我找大夫,我肚子疼得厉害。”男子喊道。林晓见状,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务,准备为男子诊治。
男子皱着眉看着林晓:“你是谁,哪来的女子,老大夫呢?”
林晓悠悠的道:“老大夫今天家中有事,不在医馆,今天的医馆我坐堂”。
男子听后,不禁眉头紧锁,神色变得更加不悦,“成何体统!一个女子岂能在此医馆坐堂?”他的声音中带着责备与愤怒。
林晓并不在意他的指责,她轻轻瞥他一眼,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出门左拐,不送。”她的态度显然并不畏惧这位男子的不满和愤怒。
男子被她的态度激怒,想要与她理论。然而,他的肚子又疼的不行,疼得他几乎说不出话来。他的脸色变得更加苍白,额头上冷汗直流。他试图忍受这种痛苦,但是疼痛实在太剧烈,让他无法保持冷静。
这时,药童轻轻扯了扯林晓的衣袖,示意她过来:“他姓张,大林村人,他父亲是个秀才,他很小的时候跟他父亲读了几天书,后来他父亲过世,家穷上不起学堂。他认识几个字,就自认为自己是个读书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