叭叭叭,空中又是一阵爆响,更多的强弩射了出去。
强弩射速比较慢,但胜在人数多,有四五百人,这一波射倒蒙军三十多骑。
对面到处都是怒骂声,有人可能已经在问侯宋军母系族亲之类的。
但宋军强弩需要用脚踏踩,装箭较慢,仅射了一波,第二支箭还没来的及装上,蒙军已经进入五十步内。
“风”张能再吼。
“风”四周宋军各将都在狂吼。
崩崩崩,空中弓弦声络绎不绝,蒙军和宋军四五六排弓兵同时射箭。
如果赵与芮能在现场,可以看看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三段击。
可惜这三段击也没能在历史上拯救大宋。
对面蒙军的阵形和之前一样,开始往两边分散。
孟瑛和张能看着狂奔的蒙军,娴熟的往两边分散,掠射,都是非常震憾。
这种骑射功夫,可不是一年两年三年四年能练出来的。
此时两军已经进入疯狂对射状态。
宋军四五六排弓手,像机器人似的,按训练要求,不急不慢的射着。
身边不时有军官在叫。
“不要慌,慢慢射,瞄准再射。”
“注意提前量。”
蒙军都在飞快移动,射骑兵就要注意提前量。
“低头,低头,低头。”突然有人大叫。
很多宋军纷纷低头。
当当当,现场像下雨似的,各种箭支落到宋军阵中,有的射在头盔上,被弹开,有的射到肩膀上和前胸。
赵与芮对札甲(步人甲)做了改动,加大了头盔和肩甲的防护,舍弃了后背的防护。
这时对射的效果就出来了。
绝大部份箭都射在头盔的肩膀上,有少量会射到胸前。
只要不抬头,基本很难射到脸上。
啊,人群中也有人惨叫,有人被射到脚上。
也会有人被射到胸下。
还有人不注意没低头,会被射到脸门。
蒙军射术又准又狠,而且宋军是固定靶,他们是移动靶,才对射了一会,孟瑛就发现对宋军不利。
与此同时,张能也叫了起来:“变阵,散形,散形--”
除了第一排长枪兵,第二第三排纷纷起身,举起盾牌,后面弓弩手往四下分散,闪出空间。
二三排长枪兵举盾穿插到前面的弓弩手中。
宋军阵形也散开,中间还有人举盾帮挡箭。
局面稍微好点,但还是处于下风。
其中第三层的弓弩需要用脚踩,射速慢,最后面的神臂弓力量要求高,射了十几箭后就要休息。
有人的是左右手互换着上弦。
这些弩都没有弓准,且蒙军是移动靶,人数又不多,阵形还散,很难射中,好在蒙军都骑着马,可以射马,总算不是太差。
场中箭来箭往,射个不停。
没办法,蒙军大战在人数少的时候,基本的战术就是这样,上来先射,射崩之后,或者射出破绽之后,再冲上去收割。
宋军步兵想上去也不可能,宋军对金国,对西夏都是这种战术,上来就摆阵,等对方来攻。
所以宋军即使赢了,无法大胜,无法追击崩退的敌军。
“扑哧扑哧”
“当当当”
现场各种声音不断,有时像下雨似的打到宋军甲上,盾牌上,有的射中宋军,不时还有人惨叫倒地。
两翼宋军骑兵和西夏骑兵也在场上来往护翼,与蒙军不时对射,但他们不敢走远,背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