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猛攻,蒙军伤亡相当惨重,到现在为止还在宋军阵前七十步和六十步之间来回。
“宋军在调动人马,上上上,全军冲,没有命令,不能后退——”随着忽必烈一声令下,轰隆隆,蒙军三万精骑奔腾如风,直接提速往前狂冲。
忽必烈默默数着火炮声,发现宋军后阵火炮只有二三十门,果然比前面少多了。
忽必烈和合答海集合了三万精骑,两人带着骑兵飞快绕到宋军后阵。
他还带出来两个弟弟末哥和也速不,其余家人全陷在城中。
几人商量了下,决定在后面集中三万精锐打一波,同时还得留两万精骑防备宋军骑兵反冲。
后阵主攻的主将为忽必烈,还有察合台的儿子合答海。
所以现在的忽必烈在蒙军上层贵族中口碑不咋样。
宋军后阵也明显发明蒙军要主打他们,正在调动人马。
接着在黑水城又擅自要和宋军开战,双方人数相当的情况下,又被打败。
之前察合台让他领军打了波宋军左翼,也没有起到成效。
蒙古诸贵族中现在都看战功和实力,他忽必烈出来之后,打了两次败仗,现在合答海冲锋,他不冲,一旦传出去,无论胜败,他忽必烈在蒙古皇室和贵族中都会被人耻笑。
察合台和阔端陷入了深思。
这边原本有三千燧发枪手,其余全是骑兵。
宋军也是有数万骑兵的,虽然绝大多数都是骑马的步营。
合答海也是个猛将,他感觉到这边火炮少,火器少,胆子也大了,亲自带军,大手一挥,直接冲向宋军。
但箭矢和雨一样,宋军的箭阵太猛,各种射程都有,从他们两百步到一百步间,宋军的箭就和下雨似的没停过。
忽必烈弯腰伏在马背上,不时观察四周,他控制着马速,跑的既不快,也不慢。
太快了,他怕冲到前面,太慢了怕被人看不起。
他左手臂上绑了个小圆盾,这是蒙古人常用的牌盾,用来在冲锋时防箭。
牌盾的缺点是小,优点是便于携带。
但忽必烈看过宋军的大盾,宋军的大铁盾大而笨重,防御力却超强,两人合举两块,能把整个人身体都保护进去。
宋军也常常带在战马上,忽必烈觉得可以学习宋军的大方盾,但蒙军的生产能力不支持。
蒙军也算相当重视工匠,每攻占一城,就算屠城,也会留下工匠。
蒙军在哈剌合林和谦州都拥有上万户的工匠,整个蒙古帝国有超过二十万的工匠。
可蒙军还是普通的手工作业,就这样也只能勉强支持蒙军的常规军备,很多宋军的兵甲,他们都不会打造。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权者不够重视,没有去学习。
宋人中唯一让他们想学的就是火炮。
现在蒙古帝国了极大的心思和人力物力去学宋军的火炮,投入的巨大的人力和物资,但效果其实反而不好,白白浪费人力物力。
要是忽必烈能做主,他定然要学习宋军的马车阵,大铁盾,神臂弓等各种装备。
尤其是宋军的神臂弓,是宋军诸多弓弩中最强的,因为没有尾羽,有足够强的穿透能力,哪怕射到手臂上,事后都可能伤重而亡。
忽必烈一边跑一边想着要是自己能成大汗,该如何和宋人打。
突然头顶传来熟悉的声音。
他下意识赶紧举盾。
只听扑,扑两声,他全身一颤,感觉到牌盾上被重重的打击了两下。
忽必烈抬头一看,嘶,倒吸口冷气,脸都白了。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