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八千多万贯,维持着赵与芮的统治,让他牢牢掌控着这个亿兆子民,幅员辽阔的大宋天下。
但现在札甲不用每年打造,战马现在南宋能自产,相当便宜,这两项重要的开支在前几年是费比较大,后面就慢慢降低下来。
而且秦卓也说了,比以前费的可没高多少。至少在人力成本上,减少了很多。
即便到目前为止,大宋一百多万军队,也没有人人都有燧发枪。
官员这个数据变化不大,比几年前统计时,涨了两千多人。
这块开支约一千多万贯,平均到人头,每个吏员每年约三十多贯,同样是朝廷沉重的负担之一。
比如赵与芮登基前,南宋一具札甲费钱三十多贯,一匹战马则更贵。
这三块重头开支,目前超过八千万贯,其中军费开支最大,超过六千万贯。
秦卓解释道:“当年很多致仕官员还领薪水,朝廷又攻取了很多新地盘,在安置官吏时,都是全家移民过去,有安家费,路线等各种费用。”
和赵与芮登基前比,高级文官待遇缩水了,中低级的增加了。
有人能计算的可以默默算了下,平均每个官员每年支出五百贯左右,也不算多,但也不算少。
这次夺回河北和山西,又要增加好多吏员。
众人恍然大悟。
最大的县,一年也就一万贯开支。
有人注意到这个细节,魏了翁奇怪的问:“我记得宝庆年末和元贞年初,官员和吏役数,比现在还少,开支却还多?”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这笔开支肯定能降下去。
这就比后世省钱多了。
目前最重头的还是官吏薪水钱,地方衙门的开支,像基建,治理河道什么,都由朝廷来出,地方衙门用钱的地方不多,开支自然也少。
元贞七年全国了一亿一千万贯,对比赵与芮登基之前也没涨多少。
主要是赵与芮对钱查的极严,钱都用在刀口上,省了不少。
另一个时空的史弥远若还活在现在,他又要发行大量的会子了,南宋每年开支也是破亿,但收入却不够,只能大量发行会子。
说完支出后,所有人都吐了口气。
当年最巅峰,赵与芮的朝廷一年支出一亿四千万,如今地盘大了,人口多了,支出反而少了。
这是朝廷越来越稳定的表现。
而且随着朝廷陆续完成各地的基建,河道治理等事,将来这块钱也会越来越少。
说完支出当然要说收入。
元贞七年,全国税粮,夏秋粮税是三千七百多万石,宝庆七年是三千六百多万石。
八年过去了,全国税粮增加不多。
但其实大宋人口和面积增了这么多,粮田面积也大幅增加,特别是黑麦的推广,保证了在辽东和远东地区,和北方都能大面积推广,产量也不低。
但前期推广黑麦都是不收税的,而且在辽东、远东和海外地区都是免税数年,鼓励百姓移民,所以目前看不到粮税增加。
包括赵与芮这几年还不停的税改,降低了十亩,二十亩的普通百姓税粮。
而这些百姓是全国最多的,赵与芮就是吃大户,从大户身上抽税。
元贞七年一石粮平均约一贯五百文,折钱约五千多万贯。
等黑麦彻底推广起来,免税的地方开始收税后,粮税估计能接近四千五百万石。
“元贞七年,全国商税,包括海外和巷口征收的税,其他杂税等——”秦卓说到这里,停顿了下,脸露得意之色:“共计五千四百万贯。”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