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
几日后,虞国都城,早朝之上,梁虞终于得到了消息。
“匈奴?匈奴也敢来犯我虞国?”
看到奏报,梁虞勃然大怒,把奏章狠狠的摔在地上!
多少年没听见匈奴的消息了?
上一次匈奴南下,似乎还是自己刚刚登基的时候。
不是今天的奏报,梁虞都忘了世上还有这么一股势力。
别说是梁虞,就是朝中很多大臣,也早就忘了匈奴。
蔡京更是一脸不屑,立刻大放厥词。
“陛下无需担忧。匈奴这几年早被打得远遁阴山之北,牲畜锐减,人丁不兴!什么三十万,肯定是北地郡官员为了逃避罪责,故意夸大数字!臣敢断言,匈奴所谓的大军,满打满算不会超过十万!我军刚刚破了函谷关,通过函谷关,强大的晋国都奈何不得我们,区区匈奴,来了就是送死!”
这一席话,立刻引起了满朝大臣的附和。
“丞相这话听得提气!区区匈奴,塞外蟊贼而已,种田都不会,还想打仗?”
“我们认真起来,晋国都不是对手,何况区区匈奴!”
“陛下如今君临天下,只要您一句话,赶走匈奴不费吹灰之力!”
梁虞听了一阵,原本一脸怒气,渐渐消散,最后还露出了一抹笑意,一度把目光投向了蔡威。
不过想到蔡威在晋国时,一战就赔进去自己五万精锐,梁虞这心就控制不住的哆嗦了一下。
其实这段日子里,梁虞的一些眼线也打听清楚了。
攻克函谷关,轻松过了潼关,那根本不是蔡威的功劳!
能破函谷关,关键就在杨再兴!
是杨再兴拼了命为大军打开一道缺口!
至于潼关,那完全是因为林峰的威名,林峰在蒲国的影响力。
然而,自己对蔡威的封赏都公之于天下了,自己也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又撤回这一切,不然就是打自己的脸,显得自己是个十足的傻子。
尤其是,杨再兴已经走了,而且确实是投奔林峰去了。
如果自己承认了这一切,林峰不是要笑死?
自己拉的屎,含着泪也得吃下去。
但是,不用蔡威,又能用谁呢?
如果林峰在……不,林峰已经被赶走了。
如果杨再兴……杨再兴也走了。
梁虞突然咬了咬牙,心中涌起了一股怒气,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是生别人的气,还是在生自己的气。
然而,事情总是要解决的。
匈奴陈兵边塞,朝廷总得调兵遣将应付!
想到这里,梁虞勉强装出轻松的样子。
“诸位爱卿信心十足,朕还有什么可担忧的?下朝后,兵部的人留下,朕要听你们说说破敌之策!”
不久朝会结束,兵部新任尚书冯范、兵部左侍郎刘金忠、兵部右侍郎赵勇依次站在女帝面前。
当然了,丞相蔡京也没有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