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音从美国回来后,带着在国外积累的经验和先进理念,她敏锐地察觉到国内医疗行业存在着一些独特的机遇和挑战。
在一次与林青承的深入交谈中,苏音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想法。“青承,我发现国内的大城市医疗资源相对集中,但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却十分落后,很多基层百姓难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林青承听着苏音的话,眼神中透露出赞同和思索。“你说得对,音音。这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许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决定一起创办一家专注于基层医疗服务的新公司。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国内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
在筹备阶段,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是资金的问题,开展这样一项大规模的基层医疗服务项目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林青承和苏音四处奔走,寻找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李总,我们这个项目的社会意义巨大,虽然前期投入大,但长期来看,回报也是可观的。”林青承在会议室里向一位潜在的投资者介绍着他们的计划。
然而,李总却有些犹豫:“林总,不是我不相信你们,只是这个项目风险太大,我需要再考虑考虑。”
这样的拒绝他们已经听过太多次,但林青承和苏音并没有放弃。终于,他们的坚持和诚意打动了一位长期关注医疗行业的企业家,愿意为他们提供部分启动资金。
有了资金的支持,接下来就是组建团队。他们需要招募一批有理想、有专业技能的医疗人员和管理人员。
“您好,请问是张医生吗?我是林青承,我们正在筹备一个专注于基层医疗服务的项目,想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团队。”林青承在电话里与一位资深的医生沟通着。
但张医生却有些担忧:“林总,基层的工作条件艰苦,待遇可能也不如大城市,这让我有些顾虑。”
林青承耐心地解释道:“张医生,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改善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这是一份充满意义和挑战的工作。而且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为大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
经过反复的沟通和劝说,他们逐渐组建起了一支由医生、护士、医疗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团队。
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解决设备和物资的采购问题。为了确保能够为偏远地区提供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林青承和苏音亲自与供应商谈判,争取最优惠的价格和最好的质量。
“王经理,我们的项目是为了服务基层百姓,希望您能在价格上给我们多一些支持。”苏音诚恳地说道。
王经理考虑了一下:“苏总,看在你们的诚意和项目的意义上,我可以给你们一个折扣,但这已经是我的底线了。”
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后,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他们首先选择了几个医疗条件最为落后的地区作为试点。当团队到达第一个试点村庄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感到心酸。破旧的诊所,简陋的设备,药品严重短缺。
“这就是我们要改变的现状。”林青承坚定地对大家说。
团队迅速展开工作,为当地百姓进行义诊,建立健康档案。苏音亲自培训当地的乡村医生,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
但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部分村民对他们的工作不太理解,甚至有些抵触。
“我们为什么要相信你们?以前也有人来过,都是走个过场。”一位村民怀疑地说道。
苏音耐心地解释:“大叔,我们不是走个过场,我们是真心想帮助大家改善医疗条件,让大家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