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江城子(1 / 3)

慈宁宫

天家多的是争权夺利,少有的温情反而弥足珍贵,自端康郡主去后,皇太后钮祜禄氏每每想到在潜邸雍亲王府做格格时的岁月。以及在先皇刚刚登基时,姿色平平,不受宠爱的她初入紫禁城的艰难,便加倍感念深受康熙雍正两代帝王疼宠的端康郡主,在他们母子低谷时的恩情。

这些日子,钮祜禄氏反复念叨端康郡主留下的三个孩子,着重询问了尚在稚龄的小格格宁楚格,更是亲自召见从西林觉罗府回来的太医,了解宁楚格的情况,又分三次赏赐了大量的药材,丝绸和珠宝。

乾隆每每念及端康郡主,亦是十分悲伤,皇玛法有太多的子嗣,除了嫡子二伯父家胤礽家的孙子们,其他的孙子,他根本认不全。温宪姑姑是皇玛法最宠爱的女儿,皇玛法不愿意温宪姑姑远嫁,将温宪姑姑嫁入自己的母家佟佳氏,可惜温宪姑姑早逝,只留下端康姐姐一个女儿,倒是让姐姐极其受宠。

如果不是端康郡主,乾隆只是雍亲王府不太受宠的一个小阿哥,端康姐姐帮他在皇玛法面前出彩,让他被皇考雍正帝重视,才有了他步步为营直到成为九五之尊,这恩情不可以说不大。

乾隆对于皇太后钮祜禄氏极为孝顺,按惯例每日均会向太后请安,这一日正好碰到从西林觉罗府回来的太医回禀,说西林觉罗格格的身体大好,太后感叹到“皇帝啊,端康郡主早逝,哀家甚是心痛,于公,郡主于社稷有功,从不为自己为夫婿求权势,贤良淑德,随夫婿去四川外任,守护贫瘠之地一方百姓。于私,郡主于你我母子有恩,当年你皇考偏心年氏,偏心弘时,如果不是你端康姐姐为哀家和你求到了位份和你皇考的重视,说哀家是满人,你是满人所出的阿哥,虽然满蒙汉均为大清的子民,但满人才是大清的根。哀家和你,一路不会如此顺遂。”皇太后面色哀伤。

“皇额娘说的是,从小到大,皇玛法和皇考最疼端康姐姐,朕还记得,朕第一次受皇玛法赏识,是端康姐姐领着朕将手抄的孝经和冬日里在温泉庄子养出的新鲜蔬菜,献给皇玛法”。乾隆回忆起姐姐的好,亦是悲戚。

乾隆总会想起来小时候,那时候每次闯祸,额娘在皇考那儿说不上话,只会被皇考认为是慈母多败儿,姐姐总是护着他,让他觉得很是温暖。

皇考害怕皇子龙孙和生母过多接触,长于妇人之手,将他和五弟换养,耿母妃虽对他嘘寒问暖,但并不会为他开罪皇考。因此他和额娘甚至养育他长大的耿母妃,其实没有和姐姐亲近。前些日子他甚至在想,姐姐的死,是否是他的错,他只考虑了让鄂弼主政一方做出政绩,姐姐能够妻凭夫贵,却未曾考虑鄂弼和姐姐伉俪情深,姐姐选择陪鄂弼外任四川,恶劣的环境会要了姐姐的命。

或许是乾隆的表情太过沉重,钮祜禄氏不忍心儿子继续回忆过去,便出言打断了乾隆的沉思。“昨日哀家问了端康家三个孩子的情况,大的两个是儿子,且都已满十岁,跟着父亲倒也无碍,以后无论是科举武举,还是到御前做个侍卫,有皇帝和哀家在,总会有个好前程。最让哀家心疼的是小的那个,端康的小女儿叫宁楚格,今年才三岁,而且素来身子不好所以甚至不敢带去四川,哀家想着,四格格和嘉的年龄和端康家的宁楚格差不多大,便以陪伴四格格为理由,接宁楚格入宫教养吧,也好让太医好好调养身体的弱症,哀家也能对得起你姐姐”。

乾隆想了想,摇了摇头“皇额娘是好意,但是做伴读还是太委屈宁楚格,阿哥公主的伴读,皇额娘是知道的,主子犯错,伴读便要替主子受罚,主子心情不好,伴读就是个撒气的,即使和嘉是个好性子的,不会给宁楚格太多委屈,但终究不如在自己家自在。至于太医,左院判擅小儿疾病,便让左院判每十日去请脉吧!”

皇太后钮祜禄氏见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