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的那一套知识体系的方法论。
在京城,这种学习方法倒不像在吴家村的时候那么让人惊奇,再说毕竟高考第二年了,江省搞的那个复习资料那么大动静,又印了吴晓晓著的字样,流传出来的,也被不少人拜读过,包括陆宇浩。
看完的人都认识到,吴晓晓的学习方法的确有一套。
陆宇浩这一个星期和吴晓晓一起紧张地准备出国的事宜,就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了。就是这样,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的人在你面前,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努力学习,尽力跟上啊。
陆宇浩看的产品资料内容也不少,不过因为各家公司的介绍还有一些共通性,而且不少公司介绍自己家的时候,还会把别家的各种参数拿来互相比。所以看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吴晓晓要看的这些文献什么的,内容却是要纷杂得多,而且单词量也不是在一个水平上。陈老师也是这么
计划的,他们两个人都非常不错。但是吴晓晓的能力的确要更强上一个台阶。
明明机械上的能力这么强,偏偏是农学院的。陈老师心里面还是有那么点儿可惜。不过听说吴晓晓跟着农学院的白老师,也已经投中了一篇文章。这么一想,他又觉得幸好陆教授和吴同学有这样的渊源,所以现在他们也在一起工作。
吴晓晓拿着这一迭文献,先大概翻了翻问到:“陈老师,您刚才说陆教授主要是让我们关注y型和型两种主力设计机型上的发展是吗?那是不是这几篇是重中之重?”
陈老师扫了一下,连连点头:“没错,先看这几篇。另外一些可以相对少花一些精力。不过这些也都是这几位业界的资深专家近年的研究成果,多了解一下,也可以更清楚他们上前的研究方向和设计思路。再结合现在这些公司推出的新产品,新技术,两者是有共通性的。”
他想了想,还是给两位学生打了打预防针:“你们这段时间做这篇文章也都很辛苦。而且的确我们这个研究成果也是不错的。但是这只是在国内来看,我们和国际一流的研究团队也还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