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作为分管经济的副市长,这一年多以来,他的工作量激增,但是这个时候,没人怕忙,只有怕清闲。当然,在南方的那些同僚们比他会更忙一些,而西北地区则完全还没接触到他们现在所接触的这些东西。
今年的开局非常不错,马超对于这一切都很满意。他们年初的时候促成了好几个大型的企业投资。当然,这里面肯定不能全算是市里的功劳,有一些那都是国家级的项目。就像是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公司,来会谈的时候,见的都是中央商贸部的领导。
不过这些企业落地在京城,那自然也少不了他们的工作,也少不了他们的功劳。马超自然也出国考察过,这些大公司技术先进,国内的企业能学到几成就能有不错的发展了。他自然对这些合资企业的进度很关注。
现在虽然已经很晚了,但是他还没打算结束工作。
“小陈,宝净的合资企业的进度计划交上来了吗?我记得他们的外方代表已经来了有一段时间了?”
马超觉得今天的文件总少了些什么,这时候才想到。
小陈很为难,商务局的李干事才特地过来打过招呼,不然
他早就该提醒领导这事儿了。可以说,他之前不提醒已经是犯了错误了,但是还能说只是事情太多忘记催了,现在再想含糊过去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
想了几秒钟,小陈就下了决定。
“领导,有个事儿得跟您汇报一下。”
======
“什么情况啊?我们这都已经准备要搬走了。”
自从那天几人一致决定不理会商务局的谈话之后,吴晓晓他们就在为云岫的搬迁做准备。而后面遇到的情况,也的确和他们一开始估计的那样,开始遇到频繁的检查,各种汇报,考核,明明刚刚才检验过一遍,没过几天又被召唤过去再让提交材料。
当然,这些都是市这一级,甚至只是区县这一级就可以做的动作。更大一些的,例如之前云岫得到的关于在各个省级的供销社逐渐铺开柜台的承诺,并没有因此被毁弃。云岫还是在按节奏慢慢铺开。
毕竟,虽然这时候供销社算是一个大甲方,姿态自然是拿得足足的,但是也不是没有有能力,有洞察力的人认识到,扩充供销社的商品门类,增加商品的供应,重视质量是必须要推动的方向,不然很
快他们就会被已经渐渐发展起来的各种大。大小小的私人商场吃掉份额。
但就是这样,这些手段也还是让大家都感觉到很厌烦。不只是对于要应付这些明知道是打击手段的行为的厌烦,还有一种对于失望。
国企在多数时候本来就已经够占优的了,但就是这样,还是这么习惯于伸手拿,而且还带着高高在上的姿态。
赵小燕提过要不要让父亲去递个话,但当时就被吴晓晓他们否决了。不一定不行,但是没必要。也许是有些幼稚地坚持,他们不想现在就找一个所谓靠山。对方找了政府的人跟他们谈话,他们再找高一级的人把招呼打回去。
官大一级打脸什么的,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会觉得带感,但是至少他们都觉得挺没意思的。也许现在这样他们搬走,显得好像是怕了对方一样。不过其实日化一厂和宝德隆的事儿,更多只是一个契机,一个帮助他们下定决定转到南方的契机。
其实静下心来一分析就知道,把公司的重心转到现在经济活动更活跃的南方,其实全方位都是更合适的。
那里离他们大部分的原料供应地更近,离消费者
更近,也离他们主要的合作公司更近,一举多得,只是要解决一些人员招聘的问题。
不过本身京城他们现在也没打算完全放弃。在检查频频上门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