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九,圣人皇后和卫王带着懿怀太子棺椁出长安往西北信陵去,宰相之中,姜公裴公留下辅佐纪王代政,明公率军随圣驾出城。
有爵之家都携家眷儿女尽数相随,唯恐落于人后,更怕圣人借此问罪,于是一时之间声势浩大,来往车马之多,甚至可与先帝下葬时相比拟了。
既然要照顾妇孺,于是不免脚程拖慢了许多。周珷还庆幸自己提前预留了路上拖沓的时间。
七月十六,众人行至橦城以西,受路途颠簸影响,随行老弱妇孺上到敬国公府六十多的老夫人,下到襄国公府年幼的世孙,俱生时疫,一时之间脚程大缓,难以前行。
时值暑热将至,路上耽搁又病倒一批。
至七月十八,皇后再度病倒,病情凶险。
眼见距离太史局所占卜出的下葬吉日越来越近,皇后仍然孱弱到卧床不起,万般无奈之下,皇后上表请求圣人带太子棺椁先行,自己则率领病弱的众人在橦城休整,待病情稍有缓和之时再追去信陵。
圣人无奈同意,将所带卫队留下三分之一交由城阳侯节制统率,在明公以及诸臣的陪同下北上安葬懿怀太子。
卫王和周珷都上表自请留下陪护皇后,代为主持一应琐碎事宜,圣人悯其孝心,也同意了。
姚宝瑛一贯跟从周珷进退,也留下协助。
姜曈随周珷进退,舒韫随卫王进退,齐邑因祖母生病而滞留,一时之间,几人竟然再次聚到一起,只是彼此之间心境再不如鱼山游猎时清闲,对坐一地,横生感叹起来。
算得圣驾抵达信陵的那夜,他们登上城墙远眺。
周珷望向北方不可见的帝王车架,惆怅道:“可惜不能送小八一程了。不知道他入土的时候能不能赶上。”
卫王裹着一件披风朗目抒怀,安慰周珷说道:“小八会知道你的心意的。”
“皇后病情略有好转,想来不日痊愈,便可北上了。”姜曈劝慰道。
周珷想起至今还缠绵病榻的皇后,又不忍叹了口气。
回头一看,齐邑已经登上瞭台吹笛。
高处声远,吹得正是送别的《折柳》。
舒韫亦是精通乐理之人,见姚宝瑛伤感,不住安慰道:“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太子泉下有知,能感到你们的心意,也不会怪罪的。”
周珷点点头,面北怅然:“但愿吧。”
笛声骤停,齐邑指着远处惊恐道:“你们看那是什么!”
只见远处本该笼罩在黑暗之中的群山忽见火光,并非因夏季燥热而引发的山火,那火极有规律,显然是守关士兵所传烽火。往北正是萧关方向,齐邑已见两炬烽火,这正是贼人入境的传讯,不等他下台,斥候又窥得两炬烽火,共计四炬。
向来外敌入侵不满五百人,放烽一炬。
四炬烽火为最高示警,昭示贼人数千难以计数!
众人俱是大惊失色,齐邑喊道:“是萧关!萧关!”
关中之地有四座险关抗敌,东潼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而今他们所在橦城距离萧关不过两日脚程,若真是外敌入侵攻破萧关,骑兵转瞬之间就能够兵至城下。这里守卫不过六千,奴婢仆从老弱妇孺却有万余,更多是病人,难以挪动,据此最近的城池是回头的长安城,轻骑兵策马狂奔尚需要两日半,更不要说他们辎重繁多了。
再者橦城至长安没有一处险地可守,要南逃,就是敌军的活靶子。
周珷倒还镇定,冲城墙上戍守的校尉厉声吩咐道:“快去叫城阳侯!再急召橦城县令、守将以及城中留守官员,无论文职武官都要叫!一应人员于一个时辰之内抵达县衙,绑也要绑来,迟来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