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2章 格局大了(2 / 2)

这些东西,不仅仅可以供给赶路的商人车队,更可以当作粮草运到边疆,供给给军队。

这东西也挺温和的,并且不会像红薯那样

吃多了还烧心。

“是的,您是商人,经常南来北往的跑,应该比我更清楚。

普天之下,大多数地方的粮食,基本上都是春种秋收,只能播种一轮。

只有两广地区的田地,因为土质肥沃水力充裕,可以连翻耕种,一年播种两轮。

但即使两广地区的粮食,一年可以种两轮,这对于全国所需的粮食而言,还是远远不足的。

如果我们这时候,弄出了一种新的主食或者是说可以代替主食,并且易于长时间储存和远距离运送的食物。

是不是在圣上排忧解难?”

霍舒耘这么说,倒也不是为了提高价格,而故意夸大其词。

而是霍舒耘真的觉得这个东西很重要,它承载的意义就是这么厚重。

古往今来,粮食问题一直是所有国家都特别重视的问题。

哪怕是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二十一世纪,都不能完全解决饥饿问题。

更别说在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科技都如此低下落后的古代,他们种田完全就是看天意!

如果今年风调雨顺,那大家勉强过一个好年。

要是今年少了几场雨,或者是少下了几场雨,那大家就完了。

横跨南

北东西,总要有一个地方要面临洪灾或者旱灾。

然后就要开仓放粮,如果因为灾难原因,而往其他地方流走的百姓太多,上面的人为了稳定,说不定还要武力镇压。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一把粉条这种东西推开来,大家就会知道,原来种植土豆跟红薯,也能有不错的收入。

就算他们自己不会做粉条,但是可以把这些东西卖给别人呀。

这样一来,不就为自己家里增收了吗?

霍舒耘都把话说到这个层面上了,路东家自然没法再拒绝。

他只能跟霍舒耘说:

“如果这个东西最后,真的有幸能乘到圣上面前,那粉条的做法可就保不住啦!”

这个东西一层一层的往上传,如果最后想要达到霍舒耘所说的那种程度,什么不适之功,千秋有利。

那就必须得把制作方法告知天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这一步。

总不可能把全天下的红薯跟土豆都收集过来,让霍舒耘他们加工吧,这不现实。

先不说霍舒耘,他们这几个人能不能加工得过来。

就说这么远的距离,等土豆运过来。估计早都发芽了。运输的费用,说不定比那粉条赚的钱还要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