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武侠修真>时间不语,我依然爱你> 第15章 难忘元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章 难忘元宵(1 / 2)

元宵节是山山镇最热闹的节日之一,连续三天的晚上都有舞龙灯的习俗。舞龙灯是山山镇赶走瘟疫、霉运,趋吉避凶的重大民俗文化活动,群众参与率非常高,寓意着大家对来年生活红红火火的美好期盼。

“龙灯纷飞耀天际,锣鼓唤醒丰收年。”龙灯、竹桥是丁兰对山山镇春节记忆中最浓墨重彩的一部分,届时北山村和南山村两个村每家每户人手里都举着“龙灯”排成一队行进,拥挤但满是幸福。

龙头和龙尾特别大特别重,也最为精致、生动。请的是镇里手艺最好的篾匠用竹子制作而成龙的头、尾骨架,然后再用浆糊将五彩的透光纸装饰到骨架上,栩栩如生。龙身段部位的龙灯可以是花灯也可以是一节一节的龙身,此部分龙身也是篾匠用竹子制作骨架再由彩纸装饰而成,到了晚上在里面点上蜡烛,星光点点。龙头和龙尾由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轮流举着,龙身则由两个村全村老少举着,大家一起步行绕村而行。

活动现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过年的仪式感给的满满的,小朋友们相互追逐打闹,其乐融融。

因为两个村基本家家户户都有人出动,人多,龙自然非常的长,近一两年由一条龙拆分成了两条龙,分别为新龙和旧龙。

为了体现尊老爱幼、一脉相承,继续由旧龙打头阵,带领着两条龙先给每家每户拜个年,具体形式为:龙头挨家挨户地朝每户大门点个头,龙头点头之后户主便会放一封鞭炮回礼。拜完年后在龙头的带领下继续绕着两个村庄的外围走一大圈,最后回到北山村村委,在村委门口每个人都可以领到寓意长命百岁的糍粑,也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白果。最后一天最为热闹,在大家排队领糍粑之前会争相去揪龙须,揪来的龙须可以挂在自家猪栏的顶端,有龙须的加持,今年的猪猪会少生病多长肉,增加年底收入。大家热情不减,且由于龙须数量有限,为了增添趣味性,举龙头的人会尽量把龙头举得高高的,或者来回跑动,增加难度。

龙灯穿行在两个村庄外围的时候最为壮观,远处看就好像一长条的火龙盘踞在村庄的田间地头,守护着这两村的村民,难能可贵的是火龙是动态的,星星点点,好似这千百年来北山村和南山村绵绵不休的旺盛生命力。

除了龙灯外,还有竹桥,也是由竹子和木头搭起的长方形的骨架,外表糊上红白相间的透光纸,一节连着一节,在长方形骨架里面固定好蜡烛,它不是靠人的手举起来而是靠肩膀抬起来。竹桥是男孩的专属,因为在平稳的路上带头人要拉着全队的人奔跑,跑的同时不能让人掉队不然会有踩踏,跑的时候竹桥里面的蜡烛不能倒,倒下了就会把整个竹桥烧起来,非常考验体力、默契和团队协作精神

每年的元宵节装饰龙灯、竹桥和做糍粑的经费都是由村财政和村民共同承担,当然不是每家去摊派,而是由有过整拾生日男丁的家庭出一部分钱和人力,即一个家庭今年有男丁是十岁到一百岁之间整拾岁的。大家都为能出一份钱而自豪,因为出的钱多代表着人丁兴旺。村里只规定了出钱的下限,而不设上限,有钱的多给一点,没钱的少给一点,量力而行,反正有村财政兜底。

今年元宵还没到,丁芷就返校学习去了。怎么说这也是丁兰为家庭做贡献的时刻,因此她今年自告奋勇的把丁芷的龙灯也拿了过来,她要“双龙共舞”,拿双倍的糍粑,揪双倍的龙须。可今年的元宵有点扫兴,因为下雨了。扫兴归扫兴,为家做贡献的积极性却丝毫不受此影响。

早早吃过晚饭的丁兰和爸妈就去北山村村委(此处为也为终点)等了,为了举两个龙灯,丁兰就只带了一顶草帽遮雨,丁爱国想帮丁兰分忧,可刚说完就被丁兰回绝了,丁兰说我要靠我自己拿双倍的糍粑,嗯!霸气侧漏!丁爱国便也不拦着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